(二)强化省级统筹,优化资源配置
1.加强省级经费统筹。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比居全国第4位,义务教育投入从2012年的356.3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482.7亿元。为缩小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坚持“补短板、抬底部”,持续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级财政对49个基本财力保障县的教育转移支付补助比例达80%,对原中央苏区县农村中小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比例,高达90%。除安排各项基础教育专项资金外,省级财政另外切块安排补助资金,扶持23个省级扶贫县和原中央苏区县教育发展,2013~2015年共计5.75亿元,2016年达22亿元。在坚持财政投入主渠道的同时,鼓励社会贤达、华人华侨捐赠教育,近五年累计达30多亿元。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中小学布局。在城区,实施中小学扩容工程,累计投入82亿元,新增65多万个学位,大大缓解了“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在农村,办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全省98.8%的小学生上学路程控制在3公里以内。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功能教室和教学仪器配备,100%的中小学达到省定“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3.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实施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工程,为全省农村中小学接入20M宽带,省级财政负责支付5年宽带使用费。安排3亿多元配备中小学“班班通”设备,省级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备标准、统一安装调试,保障建设质量。
(三)强化师资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1.抓补充,解决结构失衡问题。2008年率先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实施农村紧缺学科师资学费代偿、省级扶贫县补充教师工资资助、新任教师统一招考、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等计划。近五年招聘录用中小学新任教师3.3万人,40%为乡村教师,50%为紧缺学科教师,保障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2.抓交流,促进师资配置均衡。2009年率先建立“省考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体制,实行县域教师工资待遇、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学校岗位结构比例、教师招考聘用、教师考核办法、退休教师管理“六统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近两年教师交流比例达12%,其中骨干教师占20%。
3.抓培训,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建立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农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省级财政投入3亿元,首轮培训教师15万名。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次认定中小学名校长72名,首批建设中小学名师工作室23个,首次评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82名,提升校长教师专业化水平。从23个省级扶贫县选派350名校长教师到省市优质校跟岗学习,分别选派100名、300名优秀教师到23个省级扶贫县支教、送教,培训教师近万人次。省委省政府建立“杰出人民教师”表彰制度,已评四届重奖130名杰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