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铭在心”纪念雕塑和4块厦门抗日死难者名录碑(受访者供图)
“我们在这里集会,为了不可忘却的纪念……拂开岁月沉淀在历史上的斑驳,倾听记忆中悲壮旋律的回响。”30日,悲愤激昂的朗诵声从厦门五通灯塔公园缓缓飘出,来自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的社员们共同见证着一场庄重的揭碑仪式。
在这座滨海公园的东侧,坐落着一座肃穆的纪念雕塑,4块厦门抗日死难者名录碑静静地围绕在雕塑旁边。此次揭幕的名录碑,增加了116名新确认的死难者姓名。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无声诉说着一段刻骨铭心、不容忘却的历史记忆。
“1938年5月9日,日本海军在厦门海域悄悄集结,10日凌晨于五通一线滩头登陆,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厦门市委党史方志室林靖告诉记者,这座纪念雕塑毗邻当时日军侵厦登陆地点,也靠近弃置被害军民尸骨的“万人坑”原址,以此纪念抗日死难者。
雕塑上镌刻的碑文,连同基座上“万人坑”的浮雕,将思绪拉回那段沉痛岁月……
1938年5月10日凌晨3时许,一声刺耳的炮响划破厦门宁静的夜晚。早已在五通海面集结的日舰突然向厦门岛沿岸各炮台、野战工事猛烈轰击,10余架日机同步进行俯冲轰炸,沿岸炮台几乎被毁,官兵伤亡颇重。凌晨4时30分左右,近2000名敌军陆战队于五通一线强行登陆,一场持续三天的惨烈战斗由此拉开序幕。
当时,登陆沿岸的防御任务由守军第3营承担,在营长王建章的指挥下,官兵们奋勇抗击,一度将敌军击退。然而,日军凭借飞机掩护最终抢占滩头,并迅速向一线阵地渗透。第3营全体官兵浴血奋战,共杀伤敌军100余人,但因伤亡过重、弹药即将耗尽,被迫逐次后撤,近中午时退守至二线阵地。危急时刻,第75师副师长兼厦门警备司令韩文英,率预备队向二线阵地增援,途中遭敌机轰炸。待赶至第3营会合时已伤亡过半,韩文英腿部负伤。
日军步步向厦门市区逼近,先后攻占江头、莲坂等地。守军在市区警察、保安队、壮丁队的配合下竭尽全力顽强拼搏,顶住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彼时双方实力悬殊,我方伤亡惨重,但在收到撤退命令前,没有一个人想过放弃。”林靖介绍,以韩文英为代表的负伤军官坚持不下火线,极大鼓舞了士气。10日夜里,在漳州驰援下,守军组织反攻,一度收复莲坂等地,日军被迫退至江头。
11日,日军发动更大规模进攻,向市区猛烈穿插,多个战场陷入白热化。把守市区的壮丁队、义勇常备队和警察与日军开展激烈巷战,但因力量悬殊,死伤惨重。许多壮丁不甘受辱,毅然跃入海中,却遭敌军机枪扫射,海面上血浪翻滚,厦门街头亦是惨不忍睹。下午6时,守军接到撤退命令,直至深夜才陆续撤退。部分退守道路被敌军切断的守军无法撤退,于是返回与敌死战。
12日,日军登陆的第三天,虽然厦门岛已完全沦陷,但海军厦门要塞守备队仍在厦门对岸的屿仔尾炮台作战。炮台海军官兵在主台官何荣冠的指挥下,奋力抵抗,击伤数艘敌舰。日军出动大批轰炸机轮番轰炸,不断向炮台轰击。13日夜间至14日凌晨,守卫炮台的海军官兵接到撤退命令,才炸毁大炮撤离。
日军侵占厦门后,肆意屠杀无辜百姓,暴行令人发指。据统计,5月10日至13日,国民党守军、武装警察、保安队、壮丁队和市民遭受屠杀约7000人。抗战爆发前,厦门人口超过18万人,沦陷时骤降至1.4万人,市区十室九空,街道七零八落。纪念碑上的文字清晰记载:“5月13日厦门沦陷。从此日寇铁蹄蹂躏鹭岛七年有余,百姓啼饥号寒,惊心忍命,度日如年。”
“为纪念在日军暴行中遇害的先辈,直到今天,在五通、曾厝垵等地,当地居民仍保留着每年农历四月十一做‘日本仔祭’的习俗。”林靖说。
当目光定格在碑文的最后一个罹难者姓名上,温暖的海风将记者的思绪拉回到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公园内,游人如织,海景如画。难以想象,在这座美丽的海岛,竟发生过那般惨绝人寰的劫难。
这座名为“永铭在心”的纪念雕塑,由厦门市民捐赠兴建,于2012年落成。雕塑铭文碑背面,首次镌刻了当时已查明的厦门岛和鼓浪屿沦陷期间319名罹难平民的姓名。据悉,厦门是继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抗战死难者调查、为抗战死难者建立纪念雕塑并设立名录碑的城市。2015年,厦门抗日死难者名录碑再新增3块石碑,镌刻新查明的862名抗战死难者的姓名。名单从本地延展到外地,从百姓扩展到军人,从有机构领导的地下抗敌组织延伸到群众自发组建的抗敌团体。每年清明期间,无数市民、游客会自发来到这里,在纪念雕塑前静静伫立,缅怀逝去的同胞。
近日,厦门抗日死难者补录碑的刻录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纪念雕像落成以来,第二次开展碑文补刻。这116名新增死难者涵盖了多个群体,地域范围从中国本土拓展到了海外,既有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陆海空三军阵亡将士,也有在滇缅公路上壮烈殉国的厦门籍南侨机工,还有在南洋为正义捐躯的华侨烈士等。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名录碑的补录,让更多抗战死难者的名字能够被看见、被铭记,更让后人知晓,今日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正如纪念碑文所希望的:“家仇国恨,永铭莫忘;历史惨痛,立此明心;矢志民族复兴,追求世界和平;国强不受外辱,民智人类昌明。”在这片曾浸染鲜血的土地上,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丰碑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时刻提醒着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见习记者 傅韬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