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重要关口,翔安区抢抓机遇,以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环境提升“三大攻坚战”为抓手,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努力奋斗。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翔安区上半年交出亮眼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连续三年半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15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二。
打造产业新引擎
近日,翔安创新领域喜讯频传:国内首个“深地+深水”跨介质探测和通信技术园区正式破土动工,海洋创新产业园一期项目顺利封顶……
在产业体系建设上,翔安上半年多点突破:天马显示、弘信电子等重点企业稳步生产,林巴赫等腰部企业增资扩产,带动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6.2亿元、同比增长12.6%,居全市前二;建筑业引进中交四航局等高能级企业,总产值达256.46亿元、同比增长12.3%,位列全市第一;美光盛世等头部短剧公司加快入驻,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23.3%、排名全市前二;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达2096亿元,高出全市平均增速,筑牢商贸发展基本盘。
科技创新“四链融合”成效凸显。16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网联”,联芯电路成全国首家智能制造四级芯片企业,天马微电子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3%、占比超全市平均水平33.2个百分点;“环厦大科技创新圈”加快壮大,鹭江创新实验室、集大海工装备研究院挂牌成立,已拥有15家国家级科研平台、9家省级及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创新实验室;累计引育848名高层次人才,5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区产业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70亿元,撬动20倍社会资本,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增进民生新福祉
盛夏的翔安,建设热潮涌动,统筹城乡发展的画卷徐徐铺展。重点项目征收一线率先提速,开出全市首张3.0房票,仅用30天完成厦门时代新能动力、厦大翔南项目征收任务,刷新“翔安速度”。今年上半年,完成土地签约1993亩、房屋签约20.7万平方米,均居全市首位,为项目建设筑牢要素根基。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建设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临空经济片区获批全市首个低空空域,欣安雅苑安置房项目加速推进,综合配套不断完善。“一村一路一田园”专项整治见效,欧厝等城中村成为全市“样板村”,城乡面貌持续提升。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排名全市第一,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医疗、就业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同步提档升级。
文旅产业再添活力。今年来,依托奥体、国博中心,翔安区成功举办苏迪曼杯等国际赛事、周杰伦等明星演唱会及大型展会超60场,吸引游客近200万人次,“演艺+”“会展+”新业态正成为拉动翔安文旅产业升级、展现城市魅力的强力引擎。
释放发展新动能
今年来,中创新航三期二阶段等320个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约1100亿元,综改试点活力不断释放。
在对外开放领域,翔安区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力配合翔安港区泊位工程、城际铁路R1线等10个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行动,上半年新设立外资企业超135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7.6%。
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积极加快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丰富大嶝对台小额商品贸易市场进口商品种类,增加进口台湾免税商品21种;海翔码头成功落地进境水果和冰鲜水产品监管资质,对台进口贸易额增长8%,两岸融合渠道持续拓宽。巩固建设民间对台交流阵地30个,举办海峡两岸文学论坛、非遗展演等涉台活动130余场,接待台胞超万名,宋江阵文化研究会成为今年全市首个赴台交流团,两岸交流氛围持续浓厚。
(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叶晓菲 蔡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