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临近,厦门的准大一新生们将陆续启程,奔赴各大高校。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与生活习惯,让新生们的“开学行李”呈现出鲜明差异。昨日,记者采访了4名即将前往四座不同城市的准大一新生,发现无论是应对成都的潮湿、武汉的酷暑,还是福州的相近气候或北京的干冷,这4名厦门学子都把对新环境的预判与适应“打包”进自己的行囊里。
随身携带 去不同城市有不同装备
入成都
最特别的“行李”是吃辣的决心
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卢家乐,行李清单紧扣西南气候特点。成都潮湿多雨、夏热冬冷,与厦门比更显潮闷。因此,雨具和薄外套成了他的刚需。“厦门的雨来得急,成都的雨更绵密,薄外套既能适应温度变化,又能挡细雨。”他说。
为减轻旅途负担,卢家乐选择网购床上用品直送学校,行李箱则优先装四季衣物。“听说成都冬天没有集中供暖,得带几件厚毛衣和外套。”常用药品也是重点,“初到陌生地怕水土不服,肠胃药、感冒药都要备着。”作为运动爱好者,他特意在行李中塞进跑步装备,而最特别的“行李”是适应成都饮食的吃辣决心,“川菜之都嘛,得提前给味蕾做准备。”
奔武汉
备足降温物品以应对军训“烤”验
即将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大一新生的吴祖怡,正为武汉的“火炉”天气备战。天气预报显示,九月军训时,武汉仍将被热浪包裹,因此她的行李备足“降温神器”。她说,“之前旅游买的冰毛巾,方便军训时擦汗降温,还不占地方。”而防晒霜、修复精华、补水喷雾则组成“军训护肤三件套”。
结合过往经验,她还备了润喉降火药品:“以前军训时要喊口号,喉咙容易哑,带点润喉糖和凉茶包。”为给行李减负,吴祖怡打算先不带冬季衣物,计划国庆假期回家时补充。床上用品靠网购,生活用品到校后采购。唯一非带不可的是羽毛球拍和眼贴:“我最爱打羽毛球,眼贴能缓解眼部敏感不适,都是日常离不开的。”
进福州
装上拍摄器材和玩偶摆件 想把宿舍装饰成“家”
因福州与厦门气候、习惯相近,预备前往福建师范大学的魏依晨,行李更重个性与实用。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生,她的行囊装着“专业标配”:相机、电脑和剪辑设备。“器材贵重,自己带放心,开学就能用。”
同时打包的还有绘画工具、玩偶和桌面摆件。她说,宿舍要住四年,摆上熟悉物件,能更快有家的感觉。因老家就在福州,且父母会开车送她去学校,魏依晨的“搬运压力”很小,像大件床品、收纳盒等,放车上就行。
去北京
带家乡特产给同学 准备两床被子御寒
9月初就要动身前往中央民族大学的刘书辰,正在应对北京的“气候反差”。这座冬季干冷的北方城市,与厦门的温暖湿润截然不同。因为没有在北方的生活经验,她事先咨询了学姐,备了两床被子,一床应对初秋,另一床冬天用。
为避免行李臃肿,她采取“分批运输”:冬季衣物暂不带,天冷后网购补充;大件行李提前快递,随身只带小件。“宿舍储物空间有限,带太多反而麻烦,不如按需添置。”北京气候干燥,她也早已将大水杯、保湿护肤品等装进行李箱。
除此之外,她还特地带上老家龙岩的特产和相册:“长汀豆腐干、龙岩花生打算分给新同学,相册里都是家人朋友的合影,想家时翻一翻会踏实很多。”
能寄就寄
新生的快递里有自行车洗衣机和电竞椅
26日上午9时30分,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快递服务中心热闹非凡。满载包裹的货车接连驶入,车厢门一打开,成摞的纸箱、布袋便被快速转运至分拣区;多名快递员戴着手套,手持扫码枪,在货架间穿梭忙碌,扫码、分类、上架、通知取件,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各高校快递站点已通过加派人手、优化流程等方式,全力应对开学季寄递高峰。
“23日起,开学季快递就陆续多了起来。”顺丰速运厦大站点负责人曹存树告诉记者,上午10时,站点已处理快递超500件,按照这个节奏,全天处理量预计能达到1000件至1200件。对比前两日,日均500多件的处理量,近两日明显迎来小高峰。
在分拣区,不同尺寸的包裹整齐码放。占比最大的是新生寄来的生活物资:折叠整齐的床上四件套、包装完好的洗漱用品、装满衣物的行李箱,还有些体积较大的包裹格外显眼:自行车、小型洗衣机等,可谓五花八门。
相较于新生的“生活刚需包裹”,老生们的快递则更多样。在取件区,大二学生小林刚完成取件,里面是从家里寄来的衣服、鞋子,还有一些特产零食。“自己拿太重了,寄过来多方便。”她笑着说。
“寄递服务早就成了高校学生生活的‘刚需’。”曹存树感慨道,以前学生返校,行李箱要拖好几个,肩扛手提累得够呛,现在有了便捷的快递服务,从大件家具到小件饰品,都能轻松寄到学校,大大减轻了返校负担。
除了顺丰,其他快递公司的高校网点也同步进入开学季模式。在另一家快递公司的站点前,两名工作人员正合力将一个外包装显示为电竞椅的包裹从车上抬下来。“现在年轻人注重生活品质,开学也想把‘舒适装备’带齐。”站点工作人员说。
德邦厦门鹭岛营业区区域经理李正豪介绍:“一般来说,距离开学10天左右,学生们的行李就会陆续寄到学校。”曹存树也给出了相似的判断:“今年开学季的快递总量,和往年同期基本持平。这几年学生对快递的依赖度稳定,寄递需求也更趋理性,不会盲目囤积物品。”
小贴士
学长学姐为大一新生开清单
记者注意到,作为“过来人”的学长学姐们早已在网络上分享经验,整理出了一套高校开学“行李攻略”——从生活用品采买、常用药品储备,到军训必备物资准备,再到针对不同地域气候的适配建议。记者梳理了其中一些要点,供大学新生们参考。
生活用品:实用为王 细节制胜
地域适配款——南方同学:必备杀虫剂、干燥剂(对抗潮湿霉变)、洞洞鞋(雨季频繁,防滑防湿);北方同学:加湿器(应对干燥)、可折叠澡篮+搓澡巾(适配公共澡堂)。
宿舍刚需款—— 粘毛滚筒、台灯、U盘、耳塞。
药品类:未雨绸缪 应对突发
初到陌生环境,身体难免水土不服,这些药品建议常备:抗过敏药(地域差异可能引发皮肤、呼吸道敏感);跌倒创伤类(碘伏、创可贴、云南白药,军训或日常磕碰都能用);基础常见病用药(退烧药、感冒药、肠胃药);体温计、止痛药(头痛、痛经等突发不适可应急)。
军训专属:硬核装备少受罪
黑色长袜(多备几双,适配军训鞋)、框架眼镜(避免隐形眼镜遇汗不适);宽腰带(因为军训裤普遍偏松)、软鞋垫(减轻长时间站立的脚痛);高倍防晒霜+晒后修复(南方紫外线强,避免晒黑晒伤)。
其他必备
●个人材料:多备不同底色证件照(开学注册、社团报名高频使用)。
●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复印件。
(文/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实习生 陈欣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