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公司旗下智能体“RoboNeo”登顶中国、西班牙、越南等多个国家应用市场垂直榜单;国投智能推出Qiko智能体创新应用平台,助力行业客户快速构建专属AI应用;渊亭科技发布面向运筹决策领域的“天筹·决策优化大模型”……
作为厦门火炬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地,厦门软件园人工智能企业今年来聚焦生成式AI、行业大模型、智能体等前沿方向,加速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已形成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全产业体系,一幅枝繁叶茂的“AI之林”图景徐徐铺展。
人工智能企业“拔节生长”的背后,是政策引导与创新生态的双轮驱动。厦门软件园以建设福建省(厦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为契机,完善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产业生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拉长“长板” 深耕细分领域
不久前,美图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71.3%,全球月活用户达2.8亿,其中付费用户数达约1540万,再创历史新高。
“目前美图产品的AI渗透率已达约90%。”美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欣鸿将成绩归因于AI的驱动,从美颜相机“AI换装”到美图秀秀“AI闪光灯”,美图频出爆款AI功能,带动用户付费订阅率稳步攀升。“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产品力和变现能力,更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
从老牌互联网企业到AI应用公司,变的是技术底座,不变的是对垂直细分赛道的坚守。多年来,美图持续深耕影像与设计领域,凭借技术积累和对应用场景的理解,在巨头林立的人工智能竞技场中,走出了一条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在厦门软件园,像美图这样以专注“铸专长”的企业还有许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发挥细分领域优势,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国投智能自主研发的“天擎”大模型,是公共安全行业率先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硕橙科技的“九畴工业大模型”累计采集并构建了超过500T的工业数据集,服务风电、桥隧、钢铁、石化、水务、矿山等二十多个工业场景;众数信科携手厦门理工学院等发布我国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文鳐”;快商通的“汉朝GPT大模型”已在消费医疗咨询中深度应用……
“厦门软件园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既是抓住了全球人工智能科技浪潮,同时也得益于园区二十多年来在软件信息垂直细分领域积累的深厚家底。”业内人士指出,厦门软件园人工智能企业不求“大而全”,而以专业性构建壁垒,让“长板”更长,形成鲜明的竞争优势。
应用为重 加速场景落地
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心医院)诊室,智能体正成为医生的“最佳搭档”:它实时记录医患对话,自动生成条理清晰、格式规范的病历,还能结合病情给出诊疗建议。这一应用,使医生能更专注倾听患者、分析病情。问诊效率得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也随之优化。
这款智能体由厦门软件园企业智业软件、国投智能携手厦心医院共同研发。作为深耕医疗信息化多年的“老将”,智业软件积累了大量专业的医疗数据;而国投智能的Qiko智能体创新应用平台,则降低了智能体开发的技术门槛,让业务经验得以高效转化为可落地的AI应用。国投智能全资子公司美亚柏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子沣表示,研发人员持续收集医生建议,不断优化模型、迭代升级,力求做到“医生用得顺手,患者体验更好。”
问诊效率的提升,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缩影。厦门软件园坚持应用牵引、场景赋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落地应用,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今年4月,园区企业渊亭科技正式发布面向运筹决策领域的专项大模型和智能体套件——“天筹·决策优化大模型”,可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资源分配、生产调度、物流配送、交通规划等业务场景。
“这一大模型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渊亭科技平台部研发总监施清爽介绍,“我们依托公司在指挥控制与辅助决策领域的多年积累,并融合了大量的运筹学教程与工业物流等实际案例。”借助该模型,复杂的业务问题可被自动转化为标准数学模型,并精准提取关键求解参数,进而提升决策的效率与准确性。目前,渊亭科技“天筹·决策优化大模型”已在国防领域落地多项应用。
“园区通过研发补助、应用示范项目扶持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公司的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场景化落地。”施清爽表示,正是这种“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的良性循环,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厦门软件园强化示范引领,通过政策加码,推动技术与场景实现“双向奔赴”。最新发布的火炬高新区“数字经济新六条”提出,对园区企业获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人工智能相关业务上规模的企业,给予最高530万元奖励。
优化生态 聚力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企业为何选择扎根厦门软件园?良好的生态,成为企业不约而同给出的答案。园区持续培育开放、创新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着力构建全链条发展环境,让创新要素高效汇聚、企业成长轻装前行。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算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厦门软件园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布局,引进算能科技等头部企业,规划支持建设国产化万卡集群;另一方面,引导有算力、工具、算法应用及生态合作需求的企业使用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切实降低企业在智能算力方面的投入成本。
在强化基础设施的同时,园区也在技术、资金等关键要素上持续加码。园区引进了百度飞桨、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落地了西安交大、厦大、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基地,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协同创新支持。与此同时,园区设立1亿元“火炬滴灌科创人工智能专项投资基金”,并批复6只总规模达百亿级的覆盖人工智能方向的子基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加速成长。
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雨林,既要有参天大树型的领军企业,也要有孕育希望的种子型创新企业。近年来,厦门软件园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后备库,支持一批业绩突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通过项目建设、战略重组、品牌经营、鼓励上市等方式,培育壮大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为骨干的人工智能企业梯队。
正是在这样的生态土壤中,一批新锐企业崭露头角。例如,卡伦特从云端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软件切入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赛道,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智融合科技基于全球107个国家的超2.2亿条知识产权数据,自主研发ZFUSION知识产权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服务企业创新、研究和技术转移。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李舜 实习生 刘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