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厦门乡村焕发勃勃生机。海沧区青礁村的稻田里,蛙声与蝉鸣此起彼伏,孩子们卷起裤管插起了秧;翔安澳头社区,昔日闲置的厂房摇身变为充满现代气息的美术馆,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这个暑假,厦门的田野村落正以独特的魅力迎来客流高峰,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成功解锁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锄禾日当午”跃然田间
“原来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翔安面前埔村七彩田园里,孩子们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体验驾驭耕牛犁地。阳光下,泥土散发出芬芳,孩子们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通过农事体验,他们收获了对劳动的敬畏与对自然的了解。
无独有偶,海沧青礁村打造了中央田园区,孩子们不仅可以体验插秧,还能在田间绘画。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现代农业资源和乡土文化底蕴,厦门积极探索“研学+农业+文旅”产业融合模式,让“田间变课堂、农房变教室、农民变导师”,以上山摘果、下地插秧、“浑水摸鱼”等丰富的农事体验,搭配篝火晚会、夜间音乐会等休闲活动,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乡村研学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文旅融合新样本。
“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游
厦门乡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业态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翔安东寮社区靠着一联豆干,撬动多元业态。该社区开设了豆干餐厅,研发了12道与豆相关的菜色,联动周边的大豆种植基地、白云飞生态园、瓦窑公园等景点,打造了一条集农业科学、环境保护、工业生产、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观光线路。到东寮社区品豆干、喝咖啡、烤红薯成为这个暑期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选择。
同安的手工米粉、手工面线也打出了名气,前段时间,莲花镇蔗内村举行蔗内米粉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游客纷至沓来。汀溪镇更是盘活隘头村温泉资源,催生一批特色温泉民宿,打造乡村微度假胜地。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我市共培育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专业村35个,其中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让乡村旅游告别传统的“农家乐”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催生出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
千年古村遇上现代艺术
趁着周末到翔安澳头社区吃海鲜、逛美术馆,受到不少市民青睐。厦门不少乡村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家聚集的新地标。
翔安黄厝村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村中存留着不少古厝。黄厝村盘活古厝资源,引入32名艺术家以及文创团队,让砖雕、漆画、陶艺等传统技艺焕发新生。黄厝文化艺术园、鸿渐艺术馆、乡村振兴馆等为“文艺黄厝”带来了新气象。
同安的后田村同样也是“网红村”,在艺术的加持下实现蜕变,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吃海鲜、赏海景、玩艺术,焕发新活力。
(海西晨报记者陈翠仙胡毓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