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让鼓浪屿的琴声有了更深的回响

来源:福建日报 2025-05-11 10:49 http://www.mnw.cn/

  “任潮起潮落,心终向往故乡”……

  大幕徐徐拉开,钢琴键、海浪布景高悬于舞台,将人们带回到上个世纪海浪翻涌的小岛、琴声萦绕的菽庄花园。闽南童谣、凤梨酥,唤醒了众多观众儿时的记忆。

  9日晚,原创音乐剧《鼓浪之声》在厦门嘉庚剧院首演。这部以鼓浪屿华侨故事为蓝本的作品,用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将观众带入“音乐之岛”的文化肌理中。返场演唱时,掌声如潮,不少人感慨,音乐与故事的交融——

image.png

《鼓浪之声》以琴为媒,唱响华侨赤子心。(厦门嘉庚剧院供图)

image.png

《鼓浪之声》剧照(厦门嘉庚剧院供图)

  以琴为魂

  一座岛与一群人的精神史诗

  “太值了!作品把鼓浪屿‘琴岛’的历史文脉、华侨游子魂牵梦萦的乡愁,以及送王船民俗等文化元素,通过现代舞台语汇娓娓道来,非常精彩。”看完《鼓浪之声》,观众郑淳方感慨万千,“剧中出现的闽南童谣、闽台小吃这些饱含地域特色的艺术表达,让我常有亲切之感。厦门用鼓浪屿IP讲了一个好故事。”

  鼓浪屿素有“音乐之岛”“钢琴之乡”的美誉,涌现出林尔嘉、胡友义等诸多爱国华侨,他们爱国爱乡的故事,如同鼓浪屿的动人音乐一般充满传奇色彩。

  音乐剧《鼓浪之声》以鼓浪屿华侨群像为原型,围绕“一座岛、一群人、一架琴、一个家”的核心主题展开。

  故事主人公吴起铭出生在鼓浪屿,喜欢唱歌、弹琴。在他儿时,父亲常带着他去教堂听管风琴的演奏。当年在菽庄花园,吴起铭和小伙伴仲禹、姜宁偶遇了抗日救国的教育家、实业家、菽庄花园主人李复安先生,李先生教吴起铭弹奏钢琴。后来,因为战火侵袭,李先生离开了鼓浪屿,他所拥有的“鼓浪屿上中国人的第一架钢琴”也被运走。多年后,旅居海外的吴起铭成为音乐家,收藏了许多名琴,却一直不忘寻回当年那架“鼓浪屿上中国人的第一架钢琴”。

  这架琴,开启了吴起铭的艺术天赋,寄托着童年伙伴的纯真记忆。这架琴因战争无力保护而遗失海外,又回归大陆的故事,承载着海峡对岸和海外华人对于祖国的眷恋。作品以艺术手法展现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出一幅跨越时空、情感深厚的“华侨图卷”。

  关于该剧的创作“初心”,导演肖杰在创作分享会上说:“在不到2平方千米的小岛上,我们看到了海外游子对于音乐、对于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承载华侨精神

  音乐与舞蹈的叙事革新

  “海潮仿佛在喊,归来吧!声声呼唤将灵魂敲响,谁都心里藏有某个地方,那里黑白分明,和外面世界不一样。”

  剧中歌曲《靠岸》如是唱道。“靠岸”的意象,勾勒出华侨华人在时代浪潮中的身份认同与精神归宿。

  三个主角在鼓浪屿的命运交织,恰似歌词中“靠岸”的隐喻:无论漂泊多远,终将回到灵魂的港湾。

  首演后,许多观众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歌曲带来的触动,表示正是这些打动人心的旋律,使音乐剧《鼓浪之声》成为一段可以聆听、共情与传唱的音乐记忆。

  “剧中有一句台词最触动我——‘虽然现在我们无法回到大陆,但我们永远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在剧中饰演李复安女儿李佳音的演员徐丽东说,在演唱角色主题曲《憾事》时,角色与演员本人经历的相似性引发了她心中的共鸣:“虽然我是在国外长大的,但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根就在中国。”

  总编剧曾学文坦言:“鼓浪屿的琴声不仅是音乐,更是华侨精神的载体。”剧本中融入历史厚度与人性温度,通过角色挣扎与希望的交织,展现华侨群体“行囊装乡愁,琴键系家国”的赤子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鼓浪之声》在音乐上既保留闽南文化的独特韵律,又通过摇滚、爵士等风格的创新编排,赋予传统曲调一些国际化和现代的表达。

  该剧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负责作曲并兼任音乐总监,他以西方弦乐为基底,融合摇滚的澎湃、爵士的慵懒与福建民谣的悠远,打造出兼具国际感与本土性的“声音宇宙”。剧中歌曲《山河血》《飘荡》等,以著名词作家田辰明细腻的歌词直击人物内心,如“琴键上流淌的不是音符,是血脉里的山河”,成为让观众记忆深刻的唱段。

  此外,音乐剧的舞台设计整体融入琴音化境,钢琴的黑白键、管风琴的音管,在光影变换中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意境;服装造型设计上用色彩、南洋特色款式复原时代韵律,表达人文情怀;舞蹈编排则以细腻的身体语言表达人物情绪,既有青春洋溢的动感群舞,也有展现思乡与坚守的抒情段落,舞者的律动不仅丰富了音乐剧的节奏层次,更成为人物情感张力的一种延伸。

  立足本土

  打造闽派原创文艺精品

  音乐剧《鼓浪之声》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和厦门市文旅局出品。在创作模式上,该剧有所创新,文艺院团、科研机构和剧场院线三方合作,把作品从研发、创作到推广结合起来。剧本从2023年开始打磨,2024年主创团队基本确立,并集体到厦门鼓浪屿的钢琴博物馆、管风琴博物馆等地采风研讨。今年剧组排练,并在5月登上舞台。

  “鼓浪屿2017年7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厦门一直在思考如何讲好鼓浪屿的故事,更好地把厦门文化推广出去。”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吴慧颖表示,鼓浪屿是厦门人心中的白月光,《鼓浪之声》主创团队采用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好本土故事。“在这部剧里,我们可以看到鼓浪屿的文化,可以看到华侨的爱国情,也可以看到很多热血的年轻人,在为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努力。”

  “我认为音乐剧是除了电影之外,在舞台艺术中商业属性和助推效果最好的一种艺术形式。《鼓浪之声》作为本土原创音乐剧,融合了钢琴、管风琴、非遗送王船等一些厦门本地IP元素,对城市的文旅融合发展也能进行立体赋能。”观看完演出后,业内人士李先生说。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和厦门本土重点原创剧目,《鼓浪之声》承载着弘扬鼓浪屿文化精神、讲好中国华侨故事的重要使命。该剧成功首演,标志着厦门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传播力的原创文艺精品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记者了解到,首演后《鼓浪之声》将在厦门连演11场,并启动全国巡演,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侨乡文化与时代脉搏的交融共鸣。制作方透露,该剧在创排阶段已收到多地剧院邀约,其“本土化叙事+国际化表达”的模式,或为原创音乐剧探索新路径。(福建日报记者 黄星榕 报业集团记者 林泽贵)

原标题:厦门:让鼓浪屿的琴声有了更深的回响
责任编辑:曾少林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空管塔台封顶 是机场最高
  • 厦门信息集团创新招商方式 推动电工合金子
  • 厦门打造首个防非反诈警企社服务工作阵地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 惠安国寿寿险和县计生协会联合开展“母亲 “泉州产”鱼排首次出口海外 2025厦门工业博览会启幕 厦门口岸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量突破200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第 漳州三条公路获评2025年度全国美丽公路 漳州老年人身份证可替代优待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