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海沧区:创新传承蜈蚣阁技艺 留住美好乡愁

来源:厦门日报 2023-08-13 09:31 http://www.mnw.cn/

  搭架、装饰、制作龙头龙尾、校棚……近日,在海沧区文化馆的教室里,“90后”蜈蚣阁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佳元,正在为20组亲子家庭讲解蜈蚣阁制作流程和戏服知识,随后,他带着孩子们一起体验蜈蚣阁纸艺制作、戏服装扮。

  与孩子一同来体验的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非遗课堂很有意义,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又让孩子们更深入学习了家乡的非遗文化,一举多得。”

  在海沧,蜈蚣阁这项民间习俗已流传400多年。据东屿社区居民介绍,蜈蚣阁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山舟”,但流传入闽南的具体时间待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蜈蚣阁与享誉闽台两地的保生大帝信俗有关系。由于保生大帝用蜈蚣做药引,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有了蜈蚣阁。

  李佳元告诉记者,蜈蚣阁制作工序繁多,需要运用木作、竹篾、扎纸等工艺,全靠手工按照古法制作。表演时,5岁—8岁的孩子穿着漂亮的戏服,打扮成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坐在阁棚上,抬阁棚的村民则穿着红色的衣服,远远望去就像蜈蚣的脚。

  “如今,越来越多人近距离接触蜈蚣阁,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方式来传承它,让更多人了解、学习、爱上传统文化。”东屿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主任李明元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传下来的这份宝贵遗产,2016年,东屿村一群“80后”“90后”组织成立了东屿蜈蚣阁文化传习中心,这群年轻人小时候都坐过蜈蚣阁,对蜈蚣阁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在李明元看来,非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传承的文化记忆。启动“海沧蜈蚣阁进社区”活动,通过蜈蚣阁“巡展+体验”的形式,让社区居民了解海沧蜈蚣阁的历史源流和文化价值,现场体验蜈蚣阁制作技艺;举办“蜈蚣阁巡展”,通过蜈蚣阁模型、尪公仔、文献资料等,全景展示蜈蚣阁历史和技艺;将蜈蚣阁创新融入课堂,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身边的非遗……如今,海沧不断增强蜈蚣阁这项非遗民俗项目的造血功能,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教育、文旅等深入融合,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

  【名片】

  蜈蚣阁

  蜈蚣阁巡游是流传于海沧东屿、锦里、青礁、温厝等村庄的民间活动,旧时是用于迎神的化装游行,今为进香及文艺踩街形式之一,表达了人们期望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距今已有逾400年历史。2011年,“海沧蜈蚣阁”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记者 林岑)

原标题:海沧区:创新传承蜈蚣阁技艺 留住美好乡愁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16个项目总投资25亿元 鹭江创新实验室暨海
  • 中远海运南美西三线首航厦门港
  • 厦门住房保障创新实践获住建部推介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