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闽南文化 > 印象古城 > 品读古城 > 正文

戴高山:二代掌门的兴衰之路

来源:闽南网 2020-09-25 15:53 http://www.mnw.cn/

35

  二代掌门的兴衰之路——王顺兴信局系列二

  1912年,王世碑去世之前,已将经营权传给了子侄辈王为针、王为奇堂兄弟。

  在王宫,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王宫,没有听到王为针敲银的声音,肯定会走霉运!”这句话说的正是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王顺兴信局”当年的盛况。据《晋江市志》记载,1936年对“王顺兴信局”进行查阅统计,该局1930年至1935年逐年银信含汇票业务量大银100万元,相当于每年收送银汇人民币1亿元。

  “王顺兴信局”的兴旺,不仅代表着泉州邮政、银通的发展史,也标志着中华泉州海丝之路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亮丽的中国华侨史。

  南洋历史,海丝奇迹

  自汉代以来,中国到南洋、印度的航线已被开通。其间,商贸往来已逐渐形成,并且,有许多中国商人客居他乡,南洋华侨有了雏形。

  而后,大约于唐宋年间,由于航海技术不断进步,造船业发达,已经具备了中国人远洋海外与定居的能力。加上商贸不断发展,促使海外市场扩大,双方往来的交流增多,于是,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日益增加。

  另外,由于唐、宋末年的战争与政权更替频繁,许多颠沛流离的中国人想寻找一个更和平的居所,于是,向海外移民寻求安定,便成为中国人迁居海外的另外一个原因。避难移民,也就成为中国古代早期移民的另一个主体。元至明代中期,由于远洋业的进一步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得以进一步拓展,中国人移居南洋等地的人数,进一步增加。

  据相关记载,由于战争原因以及元朝注重对外贸易的政策,躲避战乱及出海贸易的商人,几乎不受限制,在整个元朝统治期间,曾经出现过数次移民高潮。到了明朝,海外华侨已经遍布南洋,形成特定的侨居群体。至明代年间,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再次大规模移居南洋。此次移居,有力地促进了南洋的经济发展,多数移民侨居在海上交通和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明代中叶至鸦片战争的300年间,资本主义思潮逐渐在中国萌芽。中国人走出海外,接受、建设海外,又形成新的移居潮流,移民海外的人数再次迅速增加,出现了侨居区,产生了华侨社团组织,并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华侨社会初步形成。

  顺兴信局,泉州海丝

  正因如此,使得泉州“王顺兴信局”,有了充分发育的土壤。

  泉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祖籍泉州的华人华侨,已经超过750万。正是具有这些良好的海外基础,“王顺兴信局”才会在邮政起步与发展期间,迅速形成自己的“侨批业”,并得到良性发展。

  自光绪二十六年(1898年)王世碑创立信局以来,目前发现最早由“王顺兴信局”发出的,是两个盖有1909年的“王顺兴信局”戳记的信件。此份信件充分证明了,“王顺兴信局”在泉州、在中国邮政史上的地位。

  这封信件的戳记中,盖有“在泉办理邮政分局并收闽信”的字样,充分证实了“王顺兴信局”早已正式向大清邮政官局“挂号”,并申办了营业执照,从而成为厦门邮政总局在泉州的一个“分局”,不但可以经办海外银信,还可以兼办国内邮政业务。而此时,王世碑已是暮年,并已将邮政的经营、管理权,交给两个子侄辈——王为针与王为奇。

  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使得海外华人一边拼命赚钱,一边把自己的劳动所得,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这其中,自然也有交流问候的书信。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政治、军事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啊!

  “王顺兴信局”发展最为兴旺的时期,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初期。据《晋江市志》记载,1936年对王顺兴信局进行了查阅统计,该局1930年至1935年逐年银信含汇票业务量大银100万元,相当于每年收送银汇人民币1亿元。这个数据非常惊人,而如果“王顺兴信局”不是1930年遭受土匪洗劫,那么,其生存空间应该会更大的。

  在奇园的大楼里,摆放着一张低矮的木桌,上面嵌着一块大理石板,这是王顺兴信局用来整理华侨托运回乡银条的桌子,也叫敲银台。泉州王宫乡的老人们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带有调侃性的口头禅——“到王宫,没有听到王为针敲银的声音,肯定会走霉运的!”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当年“王顺兴信局”的经营盛况,绝对是空前的。

  原来,数量众多的银条经过海上、陆上的一路搬运、转送,肯定会有不少的银条,在这个过程中撞击、挤压变形了。于是,当银条运送至信局时,必须由专人进行敲击整理,才能发放到客人手中。这个人,当然是信局老板王为针了,于是,便有了王为针的敲银声。而王宫附近的乡亲,一旦听到王家的敲银声,便知道又有海外的银两已经运送到位了。于是,有得到汇钱通知的客人,便纷纷前来领取。

  另有一个说法,据说海外汇款到来时,信局会在屋顶上升起一柱大旗,通知附近乡亲赶紧过来领取。

  百年信局,留有遗迹

  1928年,“王顺兴信局”第二代掌门人因在经营中,家资充盈,经过两年的时间,王为奇建造了一座由欧洲人设计的欧式别墅——“奇园”;而王为针也在一边设计、建造了另一座别墅——船楼。这些,都是王家兄弟为后人留下的财富。

  据说,当年“王顺兴信局”的总占地面积有十数亩之多,光奇园的占地面积,就有近2000平方米。那一天,我们与王世碑有血脉渊源的86岁老人王大伯,绕着奇园及其四周的空地,走上了一圈。他告诉我们,当年建造奇园时,他还没出生呢!但是,随着后来慢慢长大,他对“信局”和“奇园”的了解,也逐渐增多了。

  老人说,“王顺兴信局”是由王世碑于1898年创建的,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在20-30年代。他笑着说,那时的银条,都是用麻袋一捆一捆地抬进来的,然后才零零散散地发放出去。小的时候,他也经常听到敲银声,一到这个时候,便会有许多人过来问——我们家有寄钱来了吗?我们家有寄信来了吗?

  于是我问,“王顺兴信局”是怎么倒闭的?王大爷说,有两种说法:一是匪患;二是经营不善,建造奇园花费了不少银子。王大爷说,我更倾向于前一种说法——“王顺兴信局”于1923年、1927年和1930年连续3次在海内外遭受警匪敲诈、抢劫,损失巨大。最严重的一次是1930年,近百名土匪攻入奇园,打开银库,将储存的库银洗劫一空。

  最终,因为资金短缺,“王顺兴信局”失去信誉,于1935年倒闭了。身后,留下了“奇园”“船楼”,以及“泉州金融与信息海丝”及侨批史上的一段佳话。

戴高山

戴高山

  作者:戴高山(原名戴良支),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征稿

责任编辑:连培煌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南安燎原村:星星之火 点亮民宿发展之势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南安燎原村:星星之火 点亮民宿发展之势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惠安东山:小渔村的蝶变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惠安东山:小渔村的蝶变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武平:昂首阔步迈入“高铁时代” @厦门符合条件家庭 明天起保障性租赁房可 “征拆建管”一体化,打造连城新名片 使用全功能自助终端 软件园三期智慧办税 福建省第三批“最美乡村‘福’路”名单公 丁俊晖再轰单杆147不敌奥沙利文 无缘大师 长汀以“引绿、增绿、创绿”为抓手 产业 荣耀x50gt和华为nova12哪个好值得买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