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闽南文化 > 风土人情 > 闽南民俗 > 正文

新时代少见的闽南老物 渐行渐远的“葭苴”

来源:石狮日报 2017-09-08 09:44 http://www.mnw.cn/

  “婆婆给我儿子买了一串类似护身符的东西,可以挂在身上,仔细一看,这一串东西还真特别!”昨日,90后妈妈“三娃”在朋友圈中发了一张照片,其中有个“小玩意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个精致小巧的竹编篮筐。经向富有闽南乡土生活经历的长辈求教,记者得知,这一“小玩意儿”用闽南话称为“加字”,音同“嘎寄”,是以往闽南人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

  何为“加字”?对于闽南年轻一辈来说,这一物品已离现代生活颇为遥远。记者了解到,“加字”只是闽南语叫法中的借音字,如何用文字来表述,有多种说法。“我认为可以用‘家’字来形容,因为这个篮筐里,可以盛装很多物品,装着的就是一个家里的生活。”市民王女士表示,用比喻的方式来解释这一物品的用途,用“家”字更为合理。而根据泉州方言学者郑国权的研究,用“葭苴”更为贴切。“葭”字一般指葭草,“苴”字义为鞋底的草垫,在《诗经》的古代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这两个字的用法。在字音、字义上,用“葭苴”二字来形容更能体现字词的来源。

  说起“葭苴”,老一辈闽南人再熟悉不过了。“以前没有大袋子,大家就用葭苴来装东西。”市民王女士介绍,早些时候的生活中,并没有塑料袋,于是人们就将海里的草编织而成“葭苴”,当时的老百姓便是用其来装贮农产品或日常物品,“葭苴”成为闽南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时间回到过去,外出时,人们背上了“葭苴”上街买菜;在家时,人们往“葭苴”里放农产品,待到天气晴好时,便将里面的农产品拿出来晾晒。按现在的话来说,“葭苴”还分不同的型号,“五斤、十斤、十五斤的,不同大小的都有”,王女士介绍,每家每户购买“葭苴”时各取所需,大户人家常常买“最大号”的。若是主人较爱惜,定时清洗,一个“葭苴”可以使用很久。

  在闽南老一辈人的印象中,这也是乞丐的生活用品。“这让我想起一件趣事。我的姑父是一位华侨,生活十分朴素,常常背着葭苴上街买菜,卖菜的以为他是个生活条件不好的人,常常以便宜的价钱卖菜给他。”王女士回忆道。

  如今,随着各式塑料袋的出现,“葭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渐行渐远,人们将其制作成“迷你版”,用以保佑孩童健康成长。

原标题:闽南老物 渐行渐远的“葭苴”
责任编辑:康妍园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乡村里的浓浓年味
  • 200年“风炉厝” 见证一代富商发家史
  • 一只风炉,贯穿一生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福建炼化:食品级透明料聚烯烃的投放
    福建炼化:食品级透明料聚烯烃的投放
    2019泉州智慧城市高峰论坛
    2019泉州智慧城市高峰论坛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从哪种植物中提 蚂蚁庄园今日3月4日答案最新:穿山甲会用 《卧龙:苍天陨落》官方道歉:将尽快推出 关晓彤代言华为nova系列! nova10青春版 福岛核污水直接接触过核废料 日本选择核 日本首相称核污水排海无法再拖延 福岛核 湖南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原局长黄锡被查 郑州市原物价局正县级干部王文强接受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