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里有一个界定,近代西式建筑引进闽南始于1844年的鼓浪屿英国领事馆,1895年的甲午战争之后,台湾“板桥林家”的林鹤年在鼓浪屿建的“怡园”别墅,是最早的华侨洋楼,泉州则是从1912年陈光纯故居开始,此后,海外华侨返乡建造的洋楼开始逐渐增多。
据统计,闽粤两省的华侨在侨乡投资房地产总量占比竟然达到50%~70%。到上世纪90年代,花砖代表的洋楼建筑,又迅疾地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散落在城市各处的这些中西交融的建筑,仍然很容易被人一眼认出。
岁月沉淀,不过才二三十年,如今一说起花砖、洋楼,已自带复古、文艺风,很多人像听久远的故事一样,对洋楼里的故事充满了好奇,关于乡愁、荣誉、身份、地位,还有那昼夜不息的生存的意志。
然而,第一代衣锦还乡回来建楼的华侨,都会很快又回到他们的奋斗战场。于是,经常门窗紧闭或渐渐风蚀的洋楼,又给人增添了另一层神秘感。这种因神秘而得的另一种美,会像花砖公交车身上的那五个字“美得因泉州”(Made in Quanzhou)一样,成为新老泉州人的记忆共识。
这就是花砖与洋楼的一段简史。它们留存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美与财富,也以某种姿态保留了一个供后人观瞻与思考的入口。
而它们的主人,或许还在异国他乡续写着家国故事。能在有生之年回家乡,留下一块砖瓦,一栋建筑,对于他们,便是归根,也是孙辈世代的精神寄托吧。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