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演员应该站在角色背后
人人都在批“小鲜肉”的时候,也有人抗议“老戏骨”演技的浮夸与陈腔。最近台湾演员金士杰出镜率颇高,参演的电视剧有《外科风云》《深夜食堂》《楚乔传》,电影有《逆时营救》《绣春刀2》等。
或许是近期戏轧得多了,这位颇受人尊敬、历来被视作演技标杆的“老戏骨”,竟然也引起了一些观众的不满,被吐槽:演来演去都是这个配方,看得发腻——《楚乔传》里阴狠毒辣的席老太爷,是不是很“魏忠贤”(电影《绣春刀》里金士杰扮演的角色)?《逆时营救》里黑化的科学家,却和《外科风云》里拿腔拿调的修院长没啥区别。
金士杰老师无疑有着非常丰富的表演经验,但是这样的经验带来的问题就是惯用套路。多年来,金老师在大陆的各类影视作品里扮演的角色,不是心理扭曲的“变态”,就是挑剔古怪的小老头——金士杰老师实在是熟门熟路。而千篇一律和普遍低配的剧本之下,饶是戏骨也令人有些乏味。
金老师的舞台背景让他的表演举手投足间气质独特,这种气质用好了是电影《暗恋桃花源》中的江滨柳,用不好,就是《深夜食堂》里的苏医生,再怎么用力,也充满了奇怪的虚张声势。
“老戏骨”遭遇的尴尬并非个例。万千女观众心目中的“老干部鼻祖”陈道明老师也经历同样的“老戏骨困境”。虽多年不演大男主戏,但陈道明也在不少后辈挑大梁的戏中以“演技担当”出现。遗憾的是,大多数时候,高配版绿叶使得演技担当反而成了标签化的存在。最近热播的新剧《我的前半生》,陈道明老师依然竖着风衣领口、露着《黑洞》里聂明宇式的冷峻目光,以爱新觉罗·玄烨的姿态演一个日料店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