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旅游 > 闽南美食 > 正文

麦芽糖:香甜可口令人回味 健脾开胃润肺止咳

来源:泉州网 2014-05-20 16:00 http://www.mnw.cn/
[摘要]据介绍,麦芽糖的营养价值丰富,能健脾开胃、润肺止咳。一些家长会把苦苦的养脾散洒在麦芽糖上,其甜度刚好中和苦味,让孩子喜欢吃养脾散,保护脾胃。

麦芽糖

  琥珀色的麦芽糖是许多人儿时魂牵梦萦的美味,拿出筷子,伸进罐子里用力搅动,卷起鼓鼓的一团麦芽糖,拉出一条长长的细丝,它的香甜,从舌尖直入心窝,让人久久难忘。近日,记者来到市区百源路一家卖麦芽糖十几年的小店,探访儿时美味是如何制成的。

  店主翁女士制作麦芽糖已经十几年,“这门手艺是我丈夫祖传的,从清末年间流传至今。”翁女士说,麦芽糖的制作较复杂,首先要将小麦用水浸泡,让其发芽,然后沥干、晒干,将晒好的麦芽放入搅拌机中粉碎。同样用水浸泡糯米,泡好的糯米与碾碎的麦芽放入大锅中熬煮20个小时,熬煮完后放入桶中,经过2天-3天的冷却,琥珀色的麦芽糖就做好了。

  “熬煮的火候很重要,要先用大火,然后改中火,最后换小火慢慢熬。”翁女士称,十几年前,熬煮麦芽糖用的是柴火,后来改用煤,如今都用液化气或电,“制作麦芽糖的过程中,不用加任何糖分,小麦胚芽中含有麦芽糖,自然有甜味。”

  据介绍,麦芽糖的营养价值丰富,能健脾开胃、润肺止咳。一些家长会把苦苦的养脾散洒在麦芽糖上,其甜度刚好中和苦味,让孩子喜欢吃养脾散,保护脾胃。

  记者用筷子卷起一团麦芽糖,放进口中,瞬间甜到心里,与小时候的口感一模一样。麦芽糖不像一般的蔗糖,甜味会残留在舌头上。当麦芽糖离开舌头,其甜味会随之消失,吃起来让人感觉甜而不腻。进店购买麦芽糕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她最喜欢吃的零食就是麦芽糖。“20多年前,街头巷尾都有卖麦芽糖的小贩。”翁女士回忆,20多年前,一小块麦芽糖卖一毛钱,在当时算是价格很贵的零食,孩子们都爱吃。

  泉州麦芽糖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翁女士说,常有来泉的旅行团到店里团购麦芽糖。今年以来,已经有来自北京、湖北、菲律宾的旅行团到店里团购,有些港澳同胞、菲律宾华侨每次回来探亲,总会购买四、五十盒回去。麦芽糖存放时间久,常温下可以保存一年。(记者 王丽虹 实习生 黄奕群林炎楠 文/图)

闽南甜品推荐

  菜头酸:清脆酸甜口感好 润喉降火功效佳

  泉州儿时美味糕点“甜糕阿” 松软绵甜香港受捧

  探访泉州西街老店“三合面”制作过程 香甜可口满载回忆

  闽南传统甜点“宝斗糕” 入口皮酥嫩馅料沙甜

  石狮传统甜点“三角食” 绿豆作馅口感冰凉

  泉州夏季来碗消暑佳品“水嫩豆花” 营养又降血脂

责任编辑:openkado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福建文旅生活指南(风华录•6月篇)
  • 惊蛰时节怎么养生?这样“捂、吃、按、动”
  • 2025年2月3日立春具体时间 今天几点几分打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龙舟竞渡情牵两岸 第二届闽台龙舟邀请赛开赛
    【视频】龙舟竞渡情牵两岸 第二届闽台龙舟邀请赛开赛
    儿童斜视不治疗会造成哪些影响?
    儿童斜视不治疗会造成哪些影响?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世俱杯:利雅得新月爆冷淘汰曼城晋级八强 平潭:党建引领风帆劲 融合聚力谱新篇 平潭周裕藩纪念馆项目一期完工 石狮市首批文化特派员正式“扬帆起航” 平潭:气象赋能 助企业海上“追风逐电” 永春县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 电饭锅内胆涂层成块脱落还能继续使用吗? 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放的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