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需要花钱的时候,你会选择使用现金,还是扫二维码付款?在移动支付早已普及的今天,使用二维码付款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如今有一些年轻的消费者开始重新使用现金进行日常消费。
使用现金让消费更理性
市民小蔡是一位去年毕业的00后,毕业后选择独立生活,不再依赖父母的资助。然而,初入职场的她面临着收入不稳定、开销大的困境。她发现,在使用移动支付时,自己往往不经意间就花掉了大量的钱,而换回现金消费后,她更加珍惜每一分钱。
“我是从今年开始决定用回现金。以前用移动支付,感觉钱只是一个数字,花起来没有感觉。现在用现金,每花一笔都要亲手数钱,感觉更加真实。”小蔡表示,她发现使用现金后,自己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理性。她不再随意购买不必要的物品,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的实际需求。“现在一发工资,我便会把现金提取出来,银行卡上仅留一千多元应急用。去年的‘618’活动我花了五千多元,另外还欠下一堆花呗和信用卡的分期。回归现金后,今年的‘618’活动我一分钱都没花,钱全省下来了。”小蔡说。
热衷于购物的市民小庄也有类似的看法,她发现移动支付虽然便捷,但有时会让她陷入“无节制购物”的困境。“用现金支付时,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金钱的流逝。钱花过头了自己会心疼,有助于控制开销。”小庄认为,使用现金购物可以极大减少不必要的冲动消费。
使用现金常遭遇不便
在社交平台,“回归现金支付”的话题时不时便会登上热搜。记者采访也发现,在移动支付早已普及的今天,还是有一些坚持使用现金的消费者存在。但他们也向记者坦言,如今生活中很难做到单纯仅用现金付钱。
市民小蔡告诉记者:“倒不是说商家拒收现金,而是经常会因为缺少零钱找不开,最终商家还是得通过移动支付来找零。另外有些支付场景只能使用移动支付,比如路面停车的时候只能通过扫码付钱。因此,我还是得在微信、银行卡里预留一些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坚持现金支付的,除了“为了不乱花钱”的年轻人,还有一部分来自老年人群体。他们有些是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有些则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今年六十多岁的王大婶便告诉记者:“我没有智能手机,平时出门买菜什么的都还在使用现金。就是打车出门的时候比较不方便,只能让自己儿子用他的手机给她叫车。”王大婶表示,自己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使用智能手机,但由于用不惯,最终还是换回了旧手机。
遇到拒收现金可举报
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老年人中经常使用现金的人数占比超过75%。同时,部分境外来华人员习惯使用现金支付。由此可见,现金支付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
记者了解到,今年三月份,我国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其中也明确指出要持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引导经营主体特别是交通、购物、餐饮、文娱、旅游、住宿等民生、涉外领域主体,公开承诺可收取现金,做好零钱备付,满足现金使用需求,提升日常消费领域现金收付能力。
“近年来,石狮市持续开展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工作。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有关部门提醒,当遇到拒收人民币的行为,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应妥善保留相应的证据或线索,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记者 林本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