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25日讯(闽南网 姚珊红 通讯员 陈榕)位于泉三高速省新出口旁,双安高速贯穿全境,329县道与兴泉铁路南安北站交汇于此——西埔村凭借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西埔村立足人文底蕴、产业特色与自然资源,围绕“一村一品、一景一韵”的发展思路,结合南安北站、部岩功德院、英仔采摘园等资源,积极拓展乡村旅游新路径,传承泉州非遗与两岸文化,通过盘活林下经济、整治抛荒地等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建设美丽新西埔。
文化铸魂,营造绿色宜居家园
“2024年,泉州图书馆在我村设立分馆,不仅捐赠1500册图书,更共享海量数字资源,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省新镇西埔村党支部书记尤雅惠介绍。今年暑假,泉州图书馆老师还带来闽南非遗“簪花围”艺术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暑期公益课堂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南音讲解与演奏、趣味科学实验、非遗竹编等活动轮番开展,深受孩子们欢迎。


西埔村还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起源于鹅角楼部岩功德院的“部岩功德院传说”,已被列为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传承千年。“部岩功德院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我们计划沿线路打造步行道、发展民宿,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振兴乡村。”尤雅惠说。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西埔村逐步推进生态治理,近年来建成四个口袋公园,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旱厕改造及1303亩松线虫病防治工程,让村庄更加绿意盎然、生态宜居。
产业兴村,走特色发展之路
西埔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创业等方式,持续带动村民增收。


“我们正努力将麦芽糖打造为‘一村一品’主打品牌,以此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尤雅惠说。麦芽糖制作曾是不少老一辈村民的谋生技艺,如今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新生。
“我家制作麦芽糖的手艺是从太爷爷传下来的。”80后村民黄春色表示。尽管制作工艺繁琐,需经历培育、发酵、熬制等多道工序,他仍将这份手艺作为副业坚持经营,产品主要销往南安本地。
随着年轻一代借助新式营销与产品创新,一度淡出视野的传统麦芽糖重新赢得市场关注。目前西埔村已开发出纯麦芽糖、芝麻花生麦芽糖、养脾散麦芽糖等多类产品,虽仍以村民自产自销为主,但发展潜力逐步显现。
“下一步,西埔村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推动麦芽糖产业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产业带头人,创新产品类型,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村一品’亮点。”尤雅惠表示。
现如今,西埔村已完成村庄整体规划与设计,将深入挖掘并保护本地历史文脉与传统技艺,打造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在文化赋能与产业带动双轮驱动下,西埔村将焕发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