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购价上涨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图为在南安溪美街道莲塘村的千亩超级稻高产示范片区田间,村民们正忙着准备插秧。(张九强卓天然侯景超摄)
(记者吕斯达)“2012年我省籼稻谷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120元、中晚籼稻(三等)125元,一旦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我们将组织托底收购。”昨日,记者从市粮食局获悉,201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再次上调,比2011年分别提高18元、18元和12元,涨幅超过历年。
收购价1.2元
确保种田不亏本
“以国标三等早籼稻为标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市斤1.20元,比去年增长了0.18元”,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稻谷国家标准,最低收购价的执行对象是杂质1%以内,水分13.5%以内,出糙率75%—77%,整精米率44%—47%的谷物。
“与多数农资价格上涨在10%—15%相比,稻谷最低收购价涨幅跑赢了农资价格涨幅,冲抵农资成本上涨空间后,还略有盈余。”在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秘书长黎连恒看来,和2011年相比,本次提价幅度高,早籼稻同比提高17.6%,中晚籼稻提高16.8%,基本上抵消掉今年以来种子、化肥等农资物品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
“只要不遇上自然灾害,最低收购价可以保障种粮不亏”,曾获得农业部嘉奖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陈立成告诉记者,水田的地租每亩400元左右,加上种子、化肥和雇工的开支,每亩水稻的生产成本在900—1000元,而一般情况下“杂优”稻亩产1000斤,优质稻亩产800—900斤,每斤1.2元的最低收购价至少能够确保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业内专家分析,虽然提高后的最低收购价仍低于市场上的实际成交价,但它为2012年籼稻运行价格筑牢了底部空间,对市场价格会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涨幅17.65%
稻谷可卖上好价钱
“收购价的上调,能够为我市农户的早稻播种增加将近1亿元的收入,对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作用明显”,市粮食局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往年的经验,收割后稻谷的实际成交价涨幅不低于最低收购价的涨幅,今年早稻计划播种面积57万亩,每亩产量以900斤计算,每斤价格上涨0.18元,这一季的早籼稻就能为本地的种植户增收9000多万元。
“去年早稻种植面积1050亩,今年已经育好秧,打算播种1200亩”,陈立成告诉记者,虽然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仍与当前市场价有所差距,但由于此次上调幅度较大,预计今年的稻谷可以卖上好价钱。
“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目的在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市粮食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尽管自2008年开始,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就持续上调,但今年籼稻最低收购价17.65%的提升幅度还是创下了纪录,而选择在春耕结束之前的期间进行公布,意在向粮食生产者发出清晰的信息,鼓励他们扩大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