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肖厝港区鲤鱼尾作业区,“太平洋青岛”号液化气运输船正在进行卸货作业。该船装载约4.7万吨液化石油气,它的安全靠泊标志着肖厝港区今年液化烃吞吐量正式突破100万吨,创下福建省单一港区液化烃作业量的历史新高,为区域石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液化石油气(LPG)是丙烯、聚丙烯等化工产品的重要上游原料。随着泉港、泉惠两大石化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对LPG的需求持续增长。作为我国重要的LPG进口口岸,肖厝港区的运营效率直接关系到区域石化产业链的稳定。目前,该港区共有20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并拥有全省首个液化烃专用公共码头。
福建中燃湄洲湾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卢贤跑表示,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企业开创了“船—港—厂”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模式,实现了原料从国际采购到园区工厂的全程管道化输送,减少了中间环节,帮助客户更精准制定生产计划,有效降低综合成本。
“今年以来,肖厝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578.80万吨,其中石油、天然气及制品达328.69万吨,同比增长9.12%。”福建省湄洲湾港口中心肖厝港务站港政科副科长王晓峰介绍,港区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从选船指导到危险货物审批的全流程服务,持续优化通航和引航安全方案,保障每艘LPG船舶安全高效作业。
口岸高效运转也离不开联检单位的协同保障。驻泉港的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肖厝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林根告诉记者,他们联合口岸单位创新工作机制,搭建“绿色通道”,组建专业查验团队,实行“随到随检”,最大限度节约船舶通关时间。今年以来,已高效查验37艘LPG进口船舶,保障了百万吨原料顺利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