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不断创新帮扶模式,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图为丰泽区组织社区矫正人员与志愿者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张九强摄)
6日,市司法局局长郑建辉掌线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同时接受本社“政风行风直通车”栏目组记者采访。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数十名市民通过热线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得到了郑建辉及市司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的耐心答复和处理,市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法律咨询、人民调解以及社区矫正工作等方面。
□本组文图王朝晖叶舒雯(除署名外)
自去年在全省较早实现社区矫正在所辖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全覆盖以来,今年,我市还力争在市区和一个县(市、区)各筹建一所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于一体的管理教育服务中心(亦称“中途之家”),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和“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帮扶。
据6日参加本社“政风行风直通车”活动的市司法局局长郑建辉介绍,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和泉州台商投资区、163个乡镇(街道)全部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全省较早设立市一级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机构的地区,我市已推动7个县(市、区)设立了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专门机构,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专项经费全部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保障。
在创新帮扶模式上,我市还实行人性化帮扶,借助企事业单位,建立社区矫正劳动基地97个、教育基地32个,建立安置帮教过渡性安置基地25个,开展技能培训,协助落实贫困人员“低保”措施,帮助其解决就业。同时出台《泉州市社区矫正工作文件及制度汇编(试行)》,加强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无缝衔接、分类管理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借助手机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全方位日常管理,对违反监管规定的依法严厉处置。
年底前全面建立县级人民调解中心
推进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建立矛盾纠纷防控调处机制,推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工作机制……近年来,市司法局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建立丰泽、晋江、石狮3个县级人民调解中心,今年还将在全市全面推开,使各县(市、区)都有一个组织听证对话、社会舆情研判、稳定风险评估、指导重大纠纷排查调处的工作平台。
与此同时,调解组织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当前,全市11个县(市、区)均在县级人民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鲤城、洛江等县(市、区)已建立了在轻微刑事案件中引入人民调解方式,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全市已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825个,并形成了“镇、村、组、员”四级人民调解工作网络,综治、法院、公安、司法、卫生、信访、国土等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2011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各类民间纠纷32715件,调解纠纷32715件,调解成功31993件,成功率达97.79%,基本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居(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