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天莫名接到不少“未知电话”
海都闽南网讯 刚拥有新车不到10天,就频频收到诈骗电话,对方准确地道出他的姓名和新车车牌,声称可以为其提供“售后退税服务”。
车主杨先生是HOLD住了,没有上当,但令他不解的是,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又是谁泄露的?
车行称,如果资料外泄,很可能造成顾客流失,没必要做“不利己”的事;泉州市交警支队车管科称“保护车主信息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他们会尽快对此事进行调查,找出可能出现纰漏的具体环节。
【事件】新车刚到,诈骗电话接踵而至
杨先生是南安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3月29日,他在泉州一车行购买了一辆白色POLO小轿车,并委托该车行办理上牌。
前天,车行就告知杨先生车牌已办妥。与此同时,杨先生发现,前天至昨天,他连续接到3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对方自称自己是“泉州驾管所的工作人员”,主动提出为购车顾客退5%的购置税,只要顾客提供银行的账号……对方还准确地说出了杨先生的姓名、刚刚购买的车型、颜色以及车牌号码。
杨先生行事比较警惕,马上识破这是骗局。虽然钱没有被骗,但杨先生却倍感诧异,自己刚买车没多久,对方就知道得这么清楚,是谁泄露了他的个人信息?
在购车、办证的整个过程中,杨先生自认为只有车行和车管科可能获取他个人信息。
【回应】客户信息会严格保密,车行和车管科都这么说
对此,车行店长杨女士表示,车行对每个客户的资料都实行严格保密。“这不仅是出于尊重隐私考虑”,她说,“售后服务收入占车行赢利的主要份额,如果资料外露,很可能造成顾客流失,这对车行经营不利”。
昨日,杨女士说,她自己不久前刚买车,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受到陌生电话骚扰。在“退税”一事上,杨女士解释,只有特殊车型才偶尔有优税活动,且在消费者买车之前就完成减价,“售后退税,是根本没有的事!”
针对此事,泉州市交警支队车管科陈科长也明确态度,“保护车主信息是车管科的职责所在”。他称,车管科不会无端非法泄露个人信息,但此事也为他提个醒,他表示,将尽快对此事进行调查,找出可能出现纰漏的具体环节。
【延伸阅读】频频发生的泄密事件,个人信息如何保护?
福建尚民律师事务所吴家洪律师认为,目前我国需要一部设计合理、有层次感、可操作性强、保护措施到位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
通过建立信息泄露源倒查机制、群众举报奖励机制、企业保护客户信息评级机制等制度,让公民面临信息泄露可以起诉并且能够胜诉。由此,才能形成全社会参与遏制个人信息买卖和泄露的合力,使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得到更全面的保护。
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情树介绍,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就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项罪名,但对哪些信息属于“公民个人信息”,什么是“非法获取”,何种情形构成“情节严重”等,均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而且,这一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掌握着个人信息的公共机构,比如互联网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汽车厂商、宾馆酒店、会计师事务所都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