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闽南网讯翻看近日报道:4月3日,闽江学院在读大二学生黄某,从泉州蟠龙大厦33层顶楼跳下;仅前日,海峡都市报968111热线就接到5起跳楼报料:28岁女子小张从6楼跳下,48岁的廖某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楼跳下……
前晚10时30分,顺济新桥,一女子坐在大桥栏杆上,泪流满面,情绪激动欲轻生。融融春日,为何这么多抑郁轻生的人?
抑郁症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类的“精神感冒”,由于精神疾病与一些神经递质或激素的分泌失常有关,气温多变容易使有精神病史的人内分泌发生变化,春季气候不稳定,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气压较低,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多种重性精神病。
昨日,本报邀请王永梅、陈秋玲和刘芳等心理咨询师,执掌海都热线通心理咨询热线968111,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短短两个小时的接线时间,112条心灵求助,36次心理辅导。
隔着电话,耐心的聆听,真诚的劝解,那些直触人心的开导,当场使5位求助者解开心结;因时间短暂,另有76名求助者,咨询师们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给予帮助。
【工作抑郁】
倾诉人:张女士
工作力不从心
我是某高校图书馆老师,因患风湿,对平时的工作量,常觉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我的身体不适转为心理压力,不得已,选择了告假休养。本以为休完假,自己落下的工作已有他人代为完成,不料假后,却是堆积如山的工作。我的休养失去了意义,心灰意冷。
咨询师
休假逃避不可取
张女士属于典型的工作压力过大,激发身体不适,继而诱发心理亚健康。单纯的休假等逃避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理清工作能力所及范围之后,应当敢于与领导、同事充分沟通,说明自身情况,承当适量的工作强度,解决根源问题。
倾诉人:贾先生
退休遇空闲慌
我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快60岁了,要退休了,一直忙忙碌碌的,一想到要退休闲下来,心理落差就很大。再想到,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人,不是生病,就是突然过世,想着这些问题,情绪一直不好,家人和朋友都劝我别想这么多,还叫我听听音乐,我也知道这个道理,感觉还是没什么用。
咨询师
提前安排为上策
情绪的东西宜疏不宜堵,贾先生可以提前安排退休,种花、喂鱼、学太极拳等,享受工作时所没有的生活。另外,听什么样的音乐,可以结合情感或心境,效果会更好。
【失眠抑郁】
倾诉人:郎先生
孤独诱发长期失眠
2004年,与前妻离异,2006年,前妻听闻我交了女友,找上门赶走我女友后与我同居。2008年,前妻不告而别,从此再无音讯。我目前抚养着2个尚在上中学的孩子,双亲已八旬,老母瘫痪在床。我每月收入2000多元,虽经济紧张,但仍能支撑家庭开销。但自前妻离去后,我便长期失眠,每晚只能入睡不到2小时。
咨询师
自信寻找伴侣
郎先生的症结在于孤独。
3次感情重创,目前生活也不算富足,出于自卑,虽有再寻伴侣的打算,却一直未能如愿。在这种心理下,郎先生受孤独所困,虽有意愿改善,却不得解脱,这才导致长期失眠。对此,建立自信是郎先生的首要目标,继而应有寻偶的积极性,相信最终能够如愿。
【青春抑郁】
倾诉人:郭女士
孩子叛逆成绩下降
儿子小寒今年16岁,小学时成绩优异,上中学后成绩一落千丈,且出现叛逆现象,在家常表露对学习、老师不满。我在尽心尽力保证儿子生活学习的同时,常常斥责他的负面情绪,甚至否认他的学习状况。长期以来,小寒的成绩并未回升,却变得更叛逆了。
咨询师
父母应成疏导通道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正常情况,对学习的负面情绪是突出表现之一。
郭女士的错误在于,简单粗暴地否决了儿子的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成为孩子负面情绪的疏导通道,给孩子发泄的机会,并给予孩子正确对待事件、具体解决方法。家长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反过来对孩子进行发泄,是最要不得的。
郭女士说,因自己的宠溺,儿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面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倾诉人:张女士
儿子被打后不理父母
儿子15岁,春节时,父亲有打过孩子,孩子摔了键盘、电脑、手机,然后就不跟父母说话了,问他时,他都是“嗯、啊”回答,也不知道他在学校,是不是也是这样跟老师同学交流。怎么办?
咨询师
亲子沟通方式很重要
张女士的儿子都15岁了,被打当然是面子挂不住,孩子“嗯、啊”回答,说明除了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外,在亲子沟通的技巧上也存在问题。
15岁的孩子已经处于叛逆期,若交流不畅,孩子会一系列的不满,就会全面爆发。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青春期的情绪,学会尊重孩子,可以尝试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
【健康抑郁】
倾诉人:小黄
总担心患有艾滋病
我22岁,怀疑自己患有强迫症,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焦虑,什么都和艾滋病联系起来。比如,最近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成人用品,一直担心是艾滋病人用过的;最近在附近药店买了一两盒仿冒名牌的安全套,用后也很怕被感染艾滋病。16岁时开始手淫,那阶段,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说精液也会传染艾滋病,更是焦躁不安。
我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想改变自己。
咨询师
需从权威处获得安全感
小黄并非得了强迫症,而是多疑病。利用心理咨询师这个身份,向小黄解释了狂犬病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小黄很快就打消了多年来的疑惑。其实多疑病是将普通人的恐惧扩大化的一种表现,这种病人需要的是有关方面权威人士,或媒体等具有公信力的一方,对其进行辅导和解释,在其长期所疑惑的问题得到肯定的解答,获得安全感之后,病症就会消失。
【老年抑郁】
倾诉人:老陈
抑郁了10多年
我今年73岁,10多年前身患多种疾病,虽经多次成功手术治愈,但平时屡现失眠、心慌、手脚抽搐、肌肉痉挛等症状,因无法承受抑郁症给身体带来的不适,5年前,我就有了轻生念头。我平时虽有服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但病情并不稳定,时常反复。
咨询师
多交朋友多运动
老陈属于典型的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在服用药物之外,需以心理辅导配合,同时,在其自身,多交同龄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获得心理愉悦,对摆脱抑郁心理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多做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对于四肢偶有发抖等生理现象,老年人应正确看待其为进入老年后的正常现象,不必恐慌。
子女应注意,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愿意摆脱抑郁状态的良性尝试,应予以支持,平时的沟通和陪伴不能放松,避免老年人出现强烈的孤独感。(本网记者彭建文 涂传之 陈邵珣 谢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