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身体残疾,但吴金法十分乐观
(记者杨佳彬实习生傅淑瑜陈剑梅文/图)一台老旧的补鞋机,一根光滑的补鞋钢针,52岁的惠安残疾人吴金法靠着一双补鞋的手,赡养着年迈的母亲,在为两个弟弟娶完媳妇后,他才放心地自己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近日,记者在惠安黄塘镇黄塘街一处角落里见到了这位补鞋匠——吴金法。
3岁腿残修鞋撑起一个家
吴金法的残疾并非天生。3岁那年,他患上小儿麻痹致腿脚行走不便,从此,他拄上拐杖,过着“三条腿”的生活。由于身体残疾,他的生活异常艰难,许多正常人可以从事的工作他只能望而却步。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金法走上了“修鞋路”。15岁那年,初中毕业的他因家境贫寒主动放弃学业,在家帮忙。一天,吴金法看到家人的鞋子破了洞,细心的他操起针线仔细地缝了起来。缝好后,他看着修补好的鞋子陷入了沉思,“虽然我腿脚不好,但双手是灵活的,为什么不靠这双手讨生活呢?”
起初,吴金法只是在家给左邻右舍补补鞋子,并没有多少收入。后来,一位好心人送给他一台补鞋机,从此,吴金法走上了这条养家糊口的“补鞋路”。因父亲过早离世,身为长子的他用自己孱弱的身躯,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37年来,他靠着补鞋的收入帮两个弟弟娶上了媳妇,还赡养现已83岁、病痛缠身的母亲。
娶回盲妻感恩生活好眷顾
在简陋的修鞋摊前,吴金法的膝盖上铺着一块布,上面放着修补的鞋子,右手紧握钢针,左手熟练地配合着穿来引去。他一边补鞋,一边与街邻们有说有笑。
吴金法告诉记者,镇里有很多好心人,经常给他送来米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以前,他从老家到补鞋点有2公里路,拄着拐杖需走上2个多小时,但他经常碰上好心人,将他载到补鞋点,还帮他卸下那些沉重的补鞋工具。现在,吴金法用不着再来回奔波了,因为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在附近安了家。
休息时,吴金法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新家。在房间里,记者见到了他的盲妻。吴金法笑称,自己和妻子的结合为“离奇的婚姻”。原因在于,新婚当天,他才发现自己娶了个盲女回家。“本来没想过能娶上老婆,虽然妻子是盲人,但我已经很满足。”吴金法憨厚地笑着告诉记者,妻子虽然看不到,却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还会洗衣服。
现在,儿子已经14岁,上五年级,成绩还挺优秀。“孩子是我的‘希望工程’。”说起儿子,吴金法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冒雨寻医回报父母养育情
“他自己行动不太方便,却时时想着别人,帮助别人。”家住附近的郑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吴金法被一辆小车撞倒,开车的是位刚学车不久的姑娘,正当群众想和司机理论时,吴金法反倒劝司机不要害怕,忍着疼痛说自己没什么事。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吴金法还捐了50元给灾区人民,那是他好几天的工钱。
除了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吴金法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冒雨为母寻医的故事感动了远近乡邻。4年前,也是4月份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吴金法突然接到弟弟来电,称母亲半夜起床时摔倒在地,昏迷不醒。“母亲患有高血压,这一摔可不是小事。”焦急的他顾不上瓢泼大雨,撑起伞便一瘸一拐地冲向乡村医生的家中。半个小时后,吴金法带着医生搭摩托车赶回。经诊断,母亲情况非常紧急,需马上入院。吴金法立即将母亲送到了泉州市区的医院接受治疗。母亲才转危为安。
对于街坊邻居的赞扬,吴金法却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说,因为自己身体的不健全,父母多操了千百倍的心,因此,他更是要比正常人十倍百倍地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