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工
坚守高空500昼夜
除了忙还是忙
下午6点,姜顺顺从高高的塔吊上下来,松了一口气。当天,他已在塔吊驾驶舱待了整整12个小时。
四座塔吊,如同冲天柱,耸立在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段施工场地南北两侧,两座大两座小,大的塔吊高达200米,小的180米。
虽然才23岁,这位山东小伙子已有三年的操纵塔吊经历。他是去年年初进驻工地的,至今已在塔吊上待了至少500天。
忙,这是姜顺顺对塔吊工最大的感受。他们这个工种比较特殊,因为只有他们的工作完成了,后面的施工才能跟进。每天,他们都在赶时间,早上6点就得进入驾驶室,这一待就是12个小时,吃喝拉撒都在上面,午饭是送上去的,直到下午6点下班才能落地。然后,夜间由另一位塔吊工继续轮值12小时。最忙的莫过于主桥合龙前那一段时间,姜顺顺说,当时,他们几乎12个小时不间断地在操作机械,手臂都酸软无力。
偶尔,也有闲暇时刻。这时,姜顺顺才会感到孤单。“一个人待在这样的高度上,肯定会无聊的。”这时,他会掏出手机玩玩,比如给女朋友打打电话,不过,海上信号并不好,断断续续的。实在无聊时,就在驾驶舱里闭目养神。
如此高空作业,怕不怕?很多人都这样问过姜顺顺。“不怕,习惯了,没什么好担心的。”他憨笑着说,工作时间紧,根本容不得他有担惊受怕的心思。
●工程师
妻子怀胎已7月
脱不开身办证
早上5点半,郭智峰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忙碌的一天。
31岁的郭智峰作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他每天都必须出现在大桥施工现场。
睡眠少,这是郭智峰对自己工作的最大体会,吊梁要赶在涨潮前,合梁、斜拉索张拉都得在夜间施工,他作为技术与生产方面协调人,必须在现场指挥。“印象最深的,是大桥合龙前的那半个月,一天最多睡4个小时,最少2个小时。”为了确保主桥能顺利合龙,郭智峰常常加班加点。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宿舍躺下,他整个人立刻松弛下来。
郭智峰的宿舍在大桥下方的施工栈桥上。他说,参加工作8年来,他有5年生活在海面上。他的妻子刘丽娟则住在北岸的质监部门。这对夫妻分别在去年8月、10月来到跨海大桥工地,一个在现场施工,一个在项目部做事。今年1月,刘丽娟怀孕,催着丈夫去办生育服务证,郭智峰一直答应“马上马上”,但至今妻子怀孕已7月,他尚没有时间回户籍地居委会办手续。
“实在脱不开身。”郭智峰说,前段时间大桥合龙,现场工作更加忙碌,他根本无法离开工地。为此,他不得不给当地居委会反复解释,请求给予理解,待有时间就回去办理。
●吊梁拼装工
走南闯北
还是这座桥美
傍晚,西边的天空像着火了一般通红,从下方的施工栈桥看上去,泉州湾跨海大桥的身姿更显雄壮伟岸。
“这座大桥更漂亮。”王小收和工友李小喜说。他俩来自河南驻马店,均为安徽一家桥梁建筑公司的工人。作为吊梁拼装工,他们走南闯北,参与国内多座大桥的施工,包括南京长江四桥等。现在,他们正参与泉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看着大桥逐渐有了现在的雄壮气势。
“不过,在这里施工,风大,天气更炎热。”王小收说。
下班了。王小收和李小喜夹在一群光着上身、皮肤黝黑发亮的汉子中间,三三两两地从大桥上返回施工栈桥。
栈桥即是工人的生活区,工棚则由一个个集装箱改造而成,作为工人睡觉、做饭的地方。他们所在班组20多人的伙食由李小喜的姐姐负责,她也是生活区唯一的女性,当晚的面条里加入了鱼干——鱼是李小喜他们直接从海里捞起来的,“网撒下去,可以捞上来很多,来不及吃,就晒成鱼干。”
饭后,有工人拿着手机窃窃私语通话,还有两人坐在简易饭桌边把玩纸牌,更多的,三三两两在栈桥上迎着海风踱步聊天。
此时,夜色在海面流泻,湾内城区万家灯火,远处航标灯火闪烁。大桥上,其他班组的工人尚在干活,电焊仍哧哧作响,星星点点的光斑纷纷扬扬坠落海中……
中国跨海大桥
排行榜
1.港珠澳大桥 全长:49.968公里
2.青岛胶州湾大桥 全长:41.58公里
3.杭州湾跨海大桥 全长:36公里
4.东海大桥 全长:32.5公里
5.金塘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组成部分) 全长:26.5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