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文都”主旋律的花灯
□相关背景
泉州灯会
泉州灯会源于中原,兴于唐宋。晋代士族南下,将灯会习俗带到泉州。有泉州城后,便有泉州花灯。民间灯会历史,在泉州应首推南安丰州桃源。据南安丰州傅姓、黄姓族谱记载: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傅实以威武军节度招讨使从长安带兵入闽镇守泉州,聘紫云黄守恭五世孙女为夫人,后移居南安丰州(今武荣傅氏大宗祠),建唐王宫(即桃源宫),上元也按照长安结灯的仪式,祝天子万年,与民同乐。往后,每逢上元,傅姓族人就在唐王宫和大宗祠点灯,相沿成俗,年年如此。
唐宋以后,每逢元宵节,泉州便大扎花灯,高结鳌山,布置微型亭榭,制作以山水园林为背景再安置人物和花灯,并有各种民间游艺,家家户户还在自家厅堂、门前结彩张灯,使闹花灯活动华丽壮观,热闹异常。《宋书》曾记载:“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晋江县志》记载:“岁时行乐,如元宵闹灯,端午竞渡。”(记者 赵鹏云 实习生 李心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