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3日讯(闽南网记者 苏毓茹)眼下正值候鸟南迁高峰,被誉为 “鸟中大熊猫” 的勺嘴鹬已陆续抵达泉州越冬。近日,在晋江围头湾,观鸟爱好者发现勺嘴鹬的踪迹,其中包括连续三年来越冬的勺嘴鹬“C8”,这标志着泉州湾湿地再度成为这一珍稀鸟类的重要“驿站”。
“鸟中大熊猫”勺嘴鹬现身围头湾(黄宝桐 摄)
勺嘴鹬,因其嘴基扁平像一把勺子而得名,目前全球数量仅有700只左右,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其迁徙路线为东亚至澳大利亚,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为冬候鸟,一般春季和秋季途经中国。泉州晋江围头湾因地势平坦开阔、既有滩涂又有沙地,且食物种类丰富,成为勺嘴鹬迁徙路线上的站点。
2018年以来,调查人员已多次在围头湾海域滩涂上记录到勺嘴鹬。根据泉州市观鸟学会的观测记录显示,这些年勺嘴鹬在泉州的栖息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泉州于2018年首次记录到勺嘴鹬,但当时主要是作为勺嘴鹬南飞越冬的短暂停留地,它们在泉州歇脚、补充能量后,一般会继续往南越冬。
直到2022年,首次记录到勺嘴鹬在泉越冬。它们一般于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抵达围头湾,一直停留到次年4月。2023年,勺嘴鹬在泉州的越冬期为10月至次年5月。2024年开始,则出现了“提前抵达”现象。当年9月17日,观鸟爱好者便监测到首只勺嘴鹬较往年提前约一个月出现在泉州,最终居留至2025年5月。“这都非常明确地证明,泉州已经从勺嘴鹬的‘短暂停歇地’转变为长期停留的‘越冬地’。”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表示。
伴随着栖息地质量改善,勺嘴鹬在泉州的种群数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
2022年,泉州首次记录到勺嘴鹬完整越冬时,监测到的数量从2只增至8只,创下当时历年之最。2023年越冬期,围头湾单次记录数量稳定在5只左右。2024年越冬同步调查显示,围头湾区域单次观测到9只勺嘴鹬,其中包括“C8”“7L”及“24”等3只带有环志标志,而当年年末监测中更出现12只的高峰纪录。
2025年1月的全国同步调查再传捷报:泉州围头湾单次记录到13只越冬勺嘴鹬,含3只环志个体,这一数据不仅刷新本地单次观测纪录,更使泉州勺嘴鹬种群占全球总数的比例进一步提升。
目前,晋江围头湾等区域已成为观鸟热点,吸引了多地爱好者前来“追鸟”。泉州市观鸟学会提醒,为保护好围头湾这一候鸟栖息地,市民观鸟时不要下到滩涂,观鸟时必须与候鸟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