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3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文/图)23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城市文脉对话”活动在鲤城区正音书院举办。省内外专家学者、各历史文化名城代表、有关规划设计单位等齐聚,共同探讨了城市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模式,《赓续城市文脉倡议书》也在会上同步发布。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黄建雄,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林霜,泉州市鲤城区委书记王克思等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当前,城市已成为文化新业态的集聚地、文旅消费的核心承载地。福建现有11个历史文化名城、63个历史文化街区、20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近年来,全省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每年安排省文产专项资金支持城乡文化建设,福州古城、泉州古城等地形成“留人、见物、有生活”的保护实践经验,文旅产业火爆出圈。
围绕“赓续城市文脉:文化繁荣与技术创新”的主题,来自重庆、宁波、福州等1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厦门、三明等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与城市规划、文创设计等领域知名专家,从名城整体性保护、工业遗产活化、文旅消费提振等角度展开深入交流。
“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新一代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比如数字技术可运用在古建筑的监测、扫描以及后期的推广、活化利用等。”福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李苗裔认为,文脉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和应用要结合在一起,这一过程需要市民的共同参与,应在坚持保护的基本原则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进更多低影响、低扰动的新技术。
与此同时,泉州联合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共同发起《赓续城市文脉倡议书》。该倡议书包括传承历史文化,夯实文脉根基;塑造特色风貌,彰显文化气质;焕新工业遗产,激发城市动能;深化文旅融合,增强消费活力;增强文化惠民,促进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推动城市文化繁荣,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