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古城片区的南俊路(东街—二郎巷)市政提升工程迎来新进展,东街主干道已完工并全面恢复路面通行,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南俊路(东街—二郎巷)市政提升工程东街段已恢复通车
25日,记者在东街路段看到,施工围挡已全部拆除,道路沥青铺设平整,车辆与行人有序通行。与东街的顺畅通行形成对比的是,南俊路段的施工仍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现场设置施工围挡,水泥路面已被挖开,大型机械持续运转。
南俊路段设置了施工围挡,多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
“此前,东街地下只有一根直径1米雨污合流的老旧混凝土管道,为了实现雨污分流,项目新建了东街至二郎巷两侧雨污水管网,并在东街铺设一根直径1.8米雨水管道和一根直径0.8米污水管道。”项目经理庄佳鑫介绍。
该项目自启动以来,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以及主城区交通疏导压力大等多重挑战。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施工期间,项目部创新采取 “多工作面同步推进、多道工序流水施工” 的作业模式,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增配人员、材料与机械设备,在压缩工期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施工对周边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干扰。凭借科学的施工组织与高效的执行,东街段污水主干管已提前实现贯通,为后续工程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5月初,南俊路(东街—二郎巷)市政提升工程启动。该工程南起东街、北至二郎巷,全长约400米,是解决二郎巷内涝以及东街雨污分流改造的重要一环。项目通过高水高排,改线分流,避让二郎巷城墙遗址,设置一体化排涝泵站和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将二郎巷上游的雨污水加压输送至东街雨水箱涵内,以达到消除二郎巷积水和雨污分流的目的。
“目前项目多个节点正在同步推进,后续将进行东街段支管建设,二郎巷段DN1800雨水管道顶管作业已完成,正在进行泵房桩基施工,南俊路明挖段也正有序施工。”庄佳鑫告诉记者,按照整体施工进度安排,该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