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从1991年开始,泉州市连续32年开展“教育世家”申报评选活动,累计公布“教育世家”超840户。这一举措,让尊师重教之风在侨乡大地上薪火相传,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莘莘学子。
6日,泉州市政府公布并表彰今年获评的47户“教育世家”。
代代传承
成为教育世家,重在赓续教育情怀。
自2003年7月起,从南安师范学校毕业的魏珊祎就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一晃已经整整20年了。目前,她在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担任英语教师。
“站上讲台这20年,我对小学英语教育始终保持着一份热情,说句心里话,我就想一辈子把教学这件事做好!”魏珊祎告诉记者,自己出身教育世家,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从我爷爷魏亚民算起,魏家三代人教龄累计已有102年”。
解放前,魏亚民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后,他又先后在泉州市(县级)第三中心小学、泉州市(县级)环山小学、泉州市(县级)东湖小学、泉州市第三学区等学校或机构任教,曾相继担任环山小学、东湖小学校长和第三学区校长。
谈起爷爷,魏珊祎满眼都是敬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担任东湖小学校长期间,虽然学校离家不是很远,爷爷却坚持住校,只在周末才回家取粮食、咸菜以及换洗的衣服。他说,这样便于和老师们打成一片,有利于学校管理,也会更有时间进行家访……在他和老师们的努力下,东湖小学也成为比较有名气的一所学校。”
魏亚民退休后仍然关心家乡教育事业,长期负责泉州市鹤山小学校董会的工作,带领校董会坚持开展奖教奖学和助学活动。
接过父亲的“教鞭”,1977年,魏珊祎的父亲魏远辉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泉州师专,毕业后入泉州城东中学任教,长期负责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他所教班级高考成绩在校内总是名列前茅,他则被评为福建省德育先进工作者,还曾担任泉州市东海中学副校长、城东中学副校长,2017年光荣退休。
“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工作者收入并不高,从物质角度看,教师职业可以说是很清贫的。但是,我能从父辈的身上,感受到人民教师群体那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这种来源于精神上的挚爱,是物质无法衡量的。”魏远辉说。
在泉州,被评为“教育世家”的教师家庭,有很多来自山区县市。
安溪县官桥镇的陈培源一家,今年被评选为泉州“教育世家”。虽已退休20年,80岁高龄的陈培源仍时刻关注着官桥中学的教学和发展——只要一有空,他就上网访问官桥中学官网,关注学校的动态。孙辈来看望他,他会经常要求他们开车载他去官桥中学实地看看。
据了解,陈培源1962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教于安溪县官桥曾郁小学、官桥中学,这一干就是41个春秋。“在我看来,教育工作是很光荣的岗位,从教41年,我无怨无悔,充满自豪!”陈培源告诉记者。
他对教育工作的深深热爱,感染了家庭成员。陈培源的长子、次子、孙女先后选择师范专业就读,毕业后也都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三代人从教年限累计137年,在安溪官桥当地传为佳话。
32年来,泉州市坚持“教育世家”评选工作,以榜样力量带动师德内化提升,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尊重度,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一批又一批“教育世家”就这样接力涌现,不断续写泉州的文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