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两男孩17日出走至今未有消息 其中邓尚林曾多次出走

来源:泉州晚报 2019-11-21 09:13 http://www.mnw.cn/

   11月5日晚上,11岁女孩小欣(化名)因为不想写作业,与爷爷赌气离家出走,46小时后,她自己走回了家。18日,又一条寻人启事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断被转发,这次一起离家的孩子有2名。他们从17日出走至今没有音讯,其中一名叫邓尚林的孩子,泉州晚报社曾帮助寻找过2次。

  “妈,我走了,我去探险了”“爸妈,你们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家了”……一段时间来,各地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报道频见报端,泉州晚报社今年就报道了10余起,这种现象引人深思。孩子究竟为何要离家出走?温暖的家庭,又为何成了孩子最想逃离的地方?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出走案例

  在新媒体时代,出于对孩子的关注,许多人会转发相关信息,出走事件往往变成对“熊孩子”的全城搜寻。孩子为何要离家出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16年8月,13岁少年半年离家出走5次, 心理专家与其交流。 (资料图片)

两名孩子出走 至今仍无音讯

  11月17日中午,12岁男孩杨号与同样租住在浔美村的一名叫邓尚林的孩子一起出走了,至今没有音讯。

  “孩子之前并没有和我们发生任何矛盾,也没有离家出走过。”杨号的父亲说,两个孩子相差一岁,平时会一起玩耍。

  杨号是第一次离家出走,而邓尚林已经有多次出走的记录。早在2017年12月,邓尚林就带着妹妹离开家,妹妹在路上被货车撞伤入院治疗。兄妹俩表示,因父母离异,他们无法忍受父亲的粗暴教育方式才离家出走。2018年10月,邓尚林再次与另一名男孩失联超过4天。该男孩的父亲表示,认识邓尚林后,孩子迷上了手机游戏,两人经常结伴外出。目前,邓尚林已经辍学,他的父亲称管不了他。

背后:父母离异 缺乏家庭温暖

  心理专家表示,从邓尚林的多次出走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婚姻关系的瓦解会让孩子感到巨大的被遗弃感,而这种来自外界环境变化的压力会阻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单亲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严厉惩罚型,另一种是补偿放纵型。无论是强压还是放纵,都会让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会不堪重负而厌学、逃学,要么事事产生依赖,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或心理问题。

女孩躲在鸡舍 又饿又渴又冷

  11月6日,晋江龙湖11岁女孩小欣(化名)没去学校,也与家人失去联系。5日早上,小欣曾跟爷爷说自己不想去学校读书,想要藏起来,让家人都找不到。当晚8时多,爷爷让她去写作业,孩子可能就此赌气,从家中出走。家人发动亲戚、朋友、救援人员等100多人,在全村彻夜寻找。6日,警方还成立研判专案调查组,但小孩仍无音讯。令人惊讶的是,在离家出走46小时后,小欣自己走了回来。原来,她躲在村里后山一处鸡舍中,最后撑不住了才回家。

背后:留守儿童 产生厌学情绪

  小欣是名留守儿童,她的厌学心理及情绪和隔代教育的弊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与临时监护人由于年龄、情感的隔膜,极易出现代沟,加上父母教育角色的缺失,这种代沟在一定范围内被扩大。代沟的存在使得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临时监护人由于年龄、精力和能力的制约,往往不能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指导和教育,也常常缺乏对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甚至在不少的监护人眼里,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无关紧要,根本无须重视,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多认识几个字,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留守儿童滋生了厌学情绪。

因考试不及格 担心被骂离家

  10月15日晚11时许,一对夫妇来到晋江青阳派出所报警,称他们的儿子小枫(化名)放学后一直没回家。夫妇俩告诉民警,他们来自泉港,在晋江忙着务工,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交流。原来,小枫最近的一次考试不及格,担心回家后又要挨骂,索性直接不回家,独自在外游荡,走累了就进入写字楼休息。

背后:父母务工 与孩子少交流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的疏忽,孩子缺乏的温暖是枯燥的学习弥补不了的。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多包容和理解,平时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正确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在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叛逆等性格,心理不能健康发展。

成绩不好怕挨打 女孩留书信出走

  “妈,我走了,我去探险了……”9月1日,石狮凤里的小汪因暑假作业没有完成被父母责骂,就趁着一大早父母都还未起床离家出走了,想要出去探险,试着一个人生活。无独有偶,4月6日9时50分左右,鲤城常泰街道一名15岁女孩留下一封信后离家出走。前段时间,她的爸爸因她学习成绩不好,打了她几次。

背后:学业不好 家长粗暴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强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畏缩、胆小怕事的性格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2019年10月,晋江11岁男孩因考试不及格离家出走,民警连夜找回。(资料图片)

症结VS药方

  学校和家庭本应是孩子留恋的港湾,但为何会变成他们想逃离的“囚笼”,症结在哪?解决之道何在?对此,我市心理、教育界相关人士认为,青少年离家出走主要与其自身发育及家庭、学校因素等相关。其中,主要“病根”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

症结:青春期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一般把孩子心理发展划分为3个“反抗期”:第一个是2岁到4岁,第二个是6岁到9岁,11岁到16岁则为“第三反抗期”(也就是常说的青春期叛逆)。

  泉州一中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芸芸认为,青少年离家出走主要基于一种逆反心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身体发育很快,但心理发育还没完全成熟。他们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力图摆脱对大人的依赖,觉得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做主。这时如果父母再对孩子的事情横加干涉,就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长动辄打骂,会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发展到离家出走。

  青春期孩子开始认知这个世界,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却很强,觉得不需要别人的指导,也听不进道理,有着敏感的神经和脆弱的自尊。如果家长过多干涉,往往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孩子逆反心理加重,他们可能觉得远离这个环境就舒服了,不会顾及后果。

药方:学会自我疏导 寻求他人帮助

  张芸芸建议,青少年遭遇难以排解的情绪,不妨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可以通过写日记、运动或其他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在自身无法应对的情况下,应主动咨询学校心理老师或求助于心理医生。青少年学生要学会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我,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以便更好地在交往过程中吸取和学习别人的长处。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克服自卑、孤独、胆怯等心理状态,善于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如见面主动打招呼问好,有了疑难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别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等,以此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症结: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根据相关调查,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青少年教育专家张秀云说,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子女,完全不顾孩子的承受力和感受。这种教育方式,深深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更导致了孩子的反感,有些孩子会不堪心理重压离家出走。

  她表示,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孩子往往难以接受。此外,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例如父母的婚姻出现危机,又没有向孩子解释说明,孩子有可能难以理解,从而用离家出走的方式表达抗议或逃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心理医生贺佳认为,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孩子”相对更容易离家出走。这部分青少年,由于缺乏关爱,极易形成许多不良个性,也更容易出现逆反、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当在熟悉的环境中,青少年的心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采取偏激的方式,例如离家出走。

药方:多与孩子沟通 营造和谐环境

  张秀云表示,做好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预防对策,父母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和健康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同时,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切勿过于苛刻严厉,做到有奖有罚,充分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

  “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孩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海英强调,不要把他们当成婴儿来看待,而要让他们多参与一些家庭事务的商量和决策,多倾听孩子的意见,会让孩子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同时,让孩子多了解父母工作、生活和教育的艰辛,唤醒孩子的同情心,孩子自然会多体谅父母,做好分内事,比如做一些家务、认真学习。

症结:学习压力大 人际关系差

  张秀云称,学校是另一个可能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因素。如果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甚至遭遇校园欺凌,告知老师和家长却得不到重视,孩子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也有可能离家出走。

  近年来虽然“减负”呼声渐高,但由于社会对学校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个别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不但没有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于是,有些学生就逐渐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感,便选择以逃学或出走的方式来逃避学习,去追求在他们看来是轻松、愉快、没有丝毫压力的“浪子”生活。

药方:重视心理教育 减轻学习负担

  从事小学教育30年的陈老师认为,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家应该携手形成教育合力。为了预防和治疗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家庭和社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同时学校应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视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学习。

  张芸芸表示,学校要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合理的学习负担,适当增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形式,使学生能全面发展。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遵循教育规律,正视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多鼓励、引导和关怀,切忌语言偏激、简单粗暴和体罚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她希望看到,学校通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对心理问题和心理老师有正确的认知,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懂得且愿意向心理老师求助。

症结:自控能力差 易沉迷网络

  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因为老师、家长对玩游戏时长的管制,导致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等情况发生的新闻屡见不鲜。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未成年人网游认知报告》显示,当前游戏网民呈低龄化趋势,近八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给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不只是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等显性问题,还包括其对国民价值观与精神的塑造。可是,少年儿童自控能力差,一旦沉迷难以自拔,这一突出矛盾如何解决?

药方:引导孩子上网 培养兴趣爱好

  专家普遍认为,互联网可以成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但需要设置一定条件。未成年人要在学校、家长引导下选择有利于学习成长的内容,学会甄别不健康内容并主动反馈。学校、家长要加强沟通,创造关爱环境,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特长。社会要建立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专家指出,强制性戒断,可能会引起反效果。面对孩子成瘾的事实,监护人要学会情绪平和地沟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同时要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让未成年人慢慢脱离成瘾状态。

提醒未成年人走失应第一时间报警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近年来,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现象呈增多趋势。一般而言,发现孩子走失,家长会先发动亲朋好友寻找,等到找不到后才会想到寻求警方帮助。民警提醒,家长如发现孩子失踪,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及时立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找。

  对于有家长可能存在不确定孩子是否真的失踪、怕报错案的心理,民警表示,只要判断孩子可能失踪,就可以报案,不必有心理负担。(记者 张晓明)

原标题:孩子 你为何离家出走?温暖的家为何成了最想逃离的地方?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南安燎原村:星星之火 点亮民宿发展之势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南安燎原村:星星之火 点亮民宿发展之势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惠安东山:小渔村的蝶变
    世遗泉州︱最美乡村·惠安东山:小渔村的蝶变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武平:昂首阔步迈入“高铁时代” @厦门符合条件家庭 明天起保障性租赁房可 “征拆建管”一体化,打造连城新名片 使用全功能自助终端 软件园三期智慧办税 福建省第三批“最美乡村‘福’路”名单公 丁俊晖再轰单杆147不敌奥沙利文 无缘大师 长汀以“引绿、增绿、创绿”为抓手 产业 荣耀x50gt和华为nova12哪个好值得买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