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两岸记忆 守望乡愁》:有个晋江人 台湾留下陶瓷传奇

来源:闽南网 2015-12-18 08:37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闽南网12月18日讯 在台湾,陶瓷有一个好听的代名词——莺歌。

  这里的莺歌,是指新北市最南端的一个市辖区。莺歌陶瓷成为一个名词固定搭配,有一段不得不提的两岸记忆。

  200多年前,泉州晋江磁灶的吴鞍落脚莺歌,见莺歌尖山附近所产黏土适合制陶,便开窑制造,开启了莺歌陶瓷业的时代。方圆18平方公里的莺歌,在最繁盛时拥有近千家陶瓷工厂,陶瓷商店、陶艺馆更是不计其数。

蛇窑老烟囱周边环境杂乱,将被改造为文创园区

蛇窑老烟囱周边环境杂乱,将被改造为文创园区

  如今,莺歌陶瓷的坚守,加入了文创的力量。这里聚集着近800家陶瓷工厂和风格陶艺店,许多店家结合商品展示与陶艺教室,做出创意店面设计,整个莺歌宛如一座陶瓷艺术博物馆。

  台湾的文创还反哺到大陆。2010年,德化县陆续与台湾陶瓷业界签订合作协议,希望借助台湾的文化创意理念,参考莺歌陶瓷文化镇的案例,整合德化区域内的陶瓷产业与创意文化、观光旅游产业,推动整个产区从“制造”到“创造”、从“工业瓷都”到“文化瓷都”的转变。

  莺歌的一切,都有陶瓷刷存在感

  莺歌距离台北约半小时火车的距离。

  自文化路接连尖山埔路一带的陶瓷老街,上世纪90年代重新规划,改建为步行区,街道两旁都是陶瓷商店,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的建筑、街头的艺术品、吃饭的器皿甚至桌椅凳子,你所看到和接触的一切,似乎有陶瓷的印记。

陈文敏介绍莺歌陶瓷窑厂的几种类型

陈文敏介绍莺歌陶瓷窑厂的几种类型

  陈文敏是莺歌陶瓷博物馆导览员。在博物馆工作5年的她,是土生土长的莺歌人,因母亲是陶工,她从小就和陶瓷打交道。她介绍,2000年,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莺歌建成台湾首座陶瓷博物馆。博物馆一共5层,占地1.2公顷,详细地介绍了台湾制陶的历史。陈文敏说,台湾制陶和城市的发展一样,都是由南往北。但在莺歌,因来自晋江的吴鞍带来了制陶的技术,这里声名大振。

  莺歌陶瓷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可以进行各种互动和教学。去年,他们在博物馆开辟可以让市民触摸的陶瓷区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陶瓷的美。陈文敏说,数年前,园区还开始推出驻村艺术计划,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可以申请来这里,博物馆提供一个创作空间,方便各地艺术家互相交流。

  园区内还设有专门销售创意商品的文化商品概念商店,以及柴烧面包的窑,但也只有逢假日才出窑贩售窑烤面包。

  蛇窑老烟囱,不久会有大动作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兴起,莺歌陶瓷通过开发文创,成功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杰作陶瓷董事长许元国,祖籍是安溪湖头镇的。61岁的他是家族陶瓷厂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家的陶瓷厂在莺歌已有百年的历史,现在公司马路对面的那根莺歌仅存的蛇窑烟囱,就是他们家族的。可因为许元国的父亲早逝,工厂还转租给别人,家族产业曾中断过很长一段时间。主修心理学的许元国,从事过很多工作,40岁时还读了民俗艺术。25年前,他重拾家族产业,创立杰作陶瓷。和老一辈不同的是,许元国一直提倡“台湾印象与中华文化之融合”的创作理念,公司的产业也主打文创。

  最令许元国满意的是以天灯为概念的陶瓷杯,这个概念始于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许元国回忆,当时构思一个能代表台湾的造型,他脑中就蹦出“放天灯”这个传统民间习俗,它同时带有祈求平安的意思。这个“天灯杯”果然让不少人惊艳。

  许元国认为,这是未来台湾陶瓷业的一个机遇,大陆的陶瓷技术很多都已经炉火纯青,台湾的文创产业崛起,更要格外重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价值。

  许元国的儿子许恕雄原本在科技公司上班,今年3月回到家族企业,开始接手营销业务。作为年轻人的他,希望打造更不一样的台湾陶瓷。他说,原本家族留下的那根蛇窑烟囱,是莺歌的一个象征。他们目前已和一个企业在对接,希望借由这根老烟囱,将附近区域打造为文化创意园区,传承莺歌陶瓷的美。

  文创的互动,看看德化的尝试

  莺歌陶瓷,其实也经历过没落。

  陈文敏说,莺歌一开始做得比较多的是日用陶瓷,但因大陆的师傅返回大陆,造成窑场人力短缺,莺歌陶瓷开始机械化,后慢慢往工业陶瓷发展。直到2000年,莺歌陶瓷才转型开始做文化观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厂商们注重产品研发设计的同时,声名在外的莺歌陶艺家绝不会因为作品好卖就成批地制造生产,使之变成俗气的“行货”,而总是依据灵感精工细作“独一个”,坚持宁缺毋滥,将品质声誉视若生命用心维护。

  同时,为了延续发展陶瓷产业,莺歌还积极参与国际陶瓷博览会、举办陶瓷嘉年华活动,并成立陶艺学校,强调师徒传承,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莺歌的创意还反哺到大陆。近年来,德化陶瓷与台湾陶瓷的对话尤为频繁。2006年,海峡两岸提出德化瓷瓶装金门高粱酒的合作构想。次年,德化县在金门成功举办陶瓷展售会,两地商会签下了德化陶瓷制品代销协议书。2008年,德化白瓷鉴赏巡回展在台北举行,这是德化白瓷第一次到台湾本岛展出,德化当代陶瓷艺术家的400多件作品引起轰动。2010年,德化县陆续与台湾陶瓷业界签订合作协议。

  “陶瓷的美,一定要多接受外面的新鲜事物,激发更多的创意,才能实现永续的发展。”许元国说,两岸良性的互动,对促进两地陶瓷产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也期待着,未来这样的互动,会越来越多。

海都驻台记者 陈丽娟 连线台北

海都驻台记者 陈丽娟 连线台北

  □走读台湾

  台湾陶瓷

  陶器在明清时期由汉人开始发展,1624年荷兰人入治台湾,为了在台南兴建城堡与教堂,从大陆雇佣工匠,制造石灰砖瓦,是台湾制作砖瓦之始。

  1796年,中部的南投开始制造带釉陶器。1804年,莺歌开始发展陶业,大约到道光年间,台湾的制陶业比较普及。

  1962年,莺歌陶瓷出现在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上,此后,莺歌开始大量外销卫浴瓷器和面砖,成为当之无愧的“台湾瓷都”。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斩获全国亚军!泉州市城东中学啦啦队闪耀全
  • 配套再完善!泉州中央商务区一批项目迎来新
  • 泉港区举办“厚植家国情怀 墨韵礼赞泉港”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