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解放军报》在头版“部队要闻”栏目刊发文章,报道了泉州市委市政府和泉州军分区为大岞女子民兵哨所等基层单位解难题的做法。本报今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3月14日,福建省惠安县大岞女子民兵哨所女民兵张小玲绣了面锦旗送到泉州军分区,上写16个大字:机关科学帮建基层,哨所官兵真正受益。
女民兵为啥送锦旗?说来话长。大岞女子民兵哨所50多年来坚守海防一线执勤巡逻,先后16次受到上级表彰。
去年年初,“老典型”反映“哨所生活条件艰苦、训练设施不配套、哨员婚嫁难”等问题,请求上级帮助解决。这件事引起军分区党委的重视:过去在解决基层难题上下了不少工夫,有些问题看似解决了,但持续用力、跟踪问效不够,导致问题“回潮”。为此,他们协调泉州市和惠安县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建立哨员就业技能免费培训、军地定期联谊和领导挂钩解难等机制,解决哨所反映的3类问题。哨员张小玲受益于此,不仅被一家房产公司聘用当上白领,还在军地联谊活动中找到心上人。
“帮建基层是一个动态过程,关键要瞄准问题早预防、持续帮,不让问题成难题。”军分区党委举一反三,建立帮建基层领导小组,由党委常委分工负责,对所属一线民兵哨所、民兵应急分队和专武干部情况进行调研,整理归纳形成《基层建设重难点问题汇编》。他们还会同泉州市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出台《党委机关定点挂钩帮建制度》《基层帮建跟踪问责制度》等文件,根据帮建基层的不同环节进行内容细化,明确责任区分。针对一线民兵哨所经费保障难跟上、设备维修不及时、信息平台不畅通、任务转型不适应和军地联勤难落实等5类难题,军分区专门组织相关部门找准问题症结,规定时限解决。
一系列措施为有效解决基层难题搭建了制度化、长效化平台。去年以来,在军分区的帮助下,11个人武部完善信息化指挥平台,建立军警民完成多样化任务指挥体系,900余个基层武装部和民兵应急分队完成了规范化建设。(陈鸿陈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