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五年来,洛江区通过大抓党建,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为全区转型提升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俗话说得好,“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洛江马甲镇新建村,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以建设服务型党支部为抓手,以富民增收为工作目标,极大加快了新建村脱贫攻坚进程。
“前些年我们都是靠天吃饭,一遇上天灾一整年的努力就白费了,收入根本得不到保障。”新建村村民老杜告诉笔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新建村党支部投入920余万元先后成立了凤景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凤栖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打造百亩设施花卉、蔬菜基地为重点,坚持“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精准化脱贫”的理念,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引导、协调、服务作用,带动100多户村民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此外,新建村党支部强化服务保障,实现村内道路全面硬化,架设太阳能路灯,完善村内基础设施。通过“致富”和“造福”双管齐下,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一手抓党建,一手推产业,真正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近年来,洛江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计划,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推行“党建+产业”,吸收农户组团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合作社、协会等各类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五年来,鼓励支持21个村级党组织和39名农村党员领办27个专业合作社(协会),吸引635名党员和村民抱团入股。2016年,洛江全年脱贫438人,超过泉州市级下达任务25.14%;7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村财收入平均为9.47万元、比增44.8%。
共驻共建 焕发社区光彩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抓住社区党建这个“龙头”,才能带动社区建设。为进一步突出社区党建工作特色,万安街道万福社区党支部创造性地提出社区工作12345的新模式:即创建一家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社区青少年宫;理顺辖区两种共建关系—社区与物管公司共建关系;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关系;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消防服务站这三个为民服务站;发挥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党员队伍、居民代表队伍、志愿者队伍这四支队伍的作用;落实便民代办、网格管理、规范便捷、全员覆盖、文化带动这五项制度。
五年来,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万福社区党建工作、城市化建设、居民自治、民生服务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通过设立“小区党员联系点”,积极开展“争做24小时党员”“党员奉献在社区 ”等党员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获得了赞誉,赢得了口碑,使社区党员成为社区居民可依靠的力量。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近年来,洛江区以“两学一做”为契机,为开展党员“承诺、评诺、践诺”为抓手,以实施党建项目化管理为载体,认真抓好万安、双阳2个街道19个社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进一步激发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
党建+人才 强化智力支撑
智能制造是洛江的主导产业。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洛江区注重强化区域性“党建+人才”一盘棋观念,先后在仰恩大学、嘉泰数控科技股份公司等地打造“党建·人才孵化园”,把党建和人才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
据仰恩大学组织部部长介绍,仰恩大学党建·人才孵化园自成立以来,校党委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研究成立了孵化园党支部,通过将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党员和将党员培养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双向融合”,进一步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强化孵化园党支部的政治保障和战斗堡垒作用。今年来,洛江区依托孵化园成功举办了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训、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培训和全区中小学校、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等多期培训班,新入驻孵化园创业项目11个,目前累计有28个创业项目团队入驻园区,已孵化企业7家。未来,党建·人才孵化园还将打造成全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与其党组织同步发展的模范基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党建人才工作的特色品牌。
近年来,洛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以“园”为依托、以“融”为牵引,通过举办民营企业家专题研修班、智能制造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承办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活动,搭建平台服务创业人才,突出基层导向培育实用人才等途径,推动党建与人才工作同向同力、共促共赢,全力打造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的新引擎。(张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