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12日讯 在鲤城公安分局开元派出所,如果要说谁最“暖心”,同事们首推康志福。这位38岁、有16年警龄的警察,因为长相朴实、随和,像一位温暖的大叔,同事们取他名字的谐音,唤他做“康师傅”。
林奶奶紧紧抓住康志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康志福,38岁,泉州永春人,警龄16年,开元派出所警务队副队长、社区民警
“康师傅”2000年7月从警校毕业后,就到泉州市公安边防支队做了一名缉毒边防警察,直到2011年由于工作调动,才转业到开元派出所当了一名社区民警。多年缉毒历练,铸就了康志福的坚毅果敢,屡破大案,荣立了个人三等功3次;而5年多的社区民警工作,则让他变成拥有一副侠骨柔情的“暖男大叔”。
5年多来,他从点滴做起,护校有方,深受辖区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被评为“泉州市优秀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和优秀公务员3次。
用心维护校园秩序
暖心民警用关爱感化“熊孩子”
“换个角度,我们才能将服务做进师生心田”,谈起几年来的校园警务工作和服务师生的点点滴滴,康志福深有感慨地说。开元街道是泉州市有名的名校聚集区,而在康志福同志管辖的第二网格警务区内就有泉州市刺桐幼儿园、泉州师院附属小学、泉州一中等14家大、中、小学和幼儿园。
面对大量的上下学师生和接送家长,为确保师生安全和道路畅通,康志福每天上下学时间,都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到各个学校门口疏导交通,开展校园的法制教育工作。
2016年2月,辖区一小学学生黄同学在校期间多次与同学发生纠纷,上课期间调皮捣蛋,影响上课质量,老师多次教育拒不悔改,让同学家长多次投诉。
面对这样一个“熊孩子”,康志福没有放弃。他了解到,该学生父母离异,缺少家庭关爱。对此,他主动介入,通过个别谈话、上法制课和走访学生家长等方式,劝导该学生“改邪归正”,并要求其父亲不要再用“棍棒教育”。经过他的努力,黄同学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他的行为也有很大改变,逐渐获得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联系大米企业
将孝心传播到社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康志福不仅是学校的保护神,还是一位有孝心的警察。常年在泉州市区工作的他,不仅时常回永春看望老母亲,也将这份孝心传播到了社区。
这不,去年5月份,康志福就主动联系一家经营泰国大米的企业,说服该企业捐助,在所辖的梅山、梅峰、刺桐社区开展了“母亲节送优质大米暖心活动”,向辖区200户孤寡、贫困的母亲每人发放了100斤优质大米,合计2.5吨。
对于行动不便、不能到现场领取大米的老人,康志福就背着大米,亲自送到老人家中。“考虑到社区孤寡困难母亲较多,又正值母亲节,我就想实实在在地为社区的母亲们做点事情。”康志福说,活动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点赞”,这让他感到很暖心。
做社区老人的勤务员
为老奶奶恢复户籍
为了做好社区走访工作,做好辖区群众的工作,康志福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对社区内的情况和群众的需求都认真记录,细心体察社情民意,大到案件的线索、侦破,纠纷矛盾的化解,小到一张身份证的办理,他总是服务周到、细心、热情。2015年度,他所在的梅峰警务室被市公安局评为优秀社区警务室。
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康志福想起了社区的林奶奶,并带领海都记者到林奶奶家中探望。
原来,今年3月,在进家入户时,康志福了解到社区居民、80多岁的林奶奶,面临着“无户籍”的烦恼。康志福介绍,林奶奶是师院退休教师,丈夫已经去世,有个女儿在台湾生活。前几年,林奶奶跟随女儿将户口迁到台湾,并自愿放弃大陆户籍。后来,行动不便的老人几年都没有去台湾,而根据当地相关规定,只要几年没有入境记录,户口将被注销。因此,林奶奶眼下成了“无户籍”的人。
考虑到林奶奶孤身一人在大陆,且又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为了帮助她重建大陆户籍,康志福承担起了“代办人”的角色,多次与出入境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帮林奶奶准备好材料,并帮她“跑腿”,多个部门协调,递交所需材料。
“我下周就可以恢复大陆户口了,太谢谢康警官了!”林奶奶紧紧抓住康志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高兴地说。(海都记者 苏桐轩 黄谨 通讯员 王盼阳 吴万永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