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21日讯 从顺济新桥到笋江桥的江滨北路和晋江水岸线周边,亲水慢道、湿地公园、交通布局、公共设施等,备受市民关注。昨日下午,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召开鲤城区笋浯金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会,未来这里将成为“人文体验、滨水宜居的古城西部门户”。
笋浯金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涉及3个社区 绿地文物资源集中
海都记者了解到,规划区域位于泉州古城和晋江之间,在江滨北路中段,南起顺济新桥,北至笋江桥,行政区域隶属鲤城区海滨街道,包含笋浯(局部)、金山、金洲3个社区,人口约1.7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1.19万人。片区总面积约17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98公顷,主要是晋江防洪堤以西的笋江公园、金山公园及笋浯溪部分。该片区水域绿地资源丰富,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片区内文物资源也很丰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郡接官亭、笋江桥、顺济桥等。因为没有被纳入古城保护规划,原有历史价值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已经基本消失,但还是有部分特色建筑得到保存,例如金洲寺、新华南路6号吴宅、笋浯社区宫后路古大厝等。未来,这些文物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并成为闽南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商业、民俗经济的有力支撑。
具备3大优势 两水环绕特点凸显
海都记者从评审会了解到,片区打造“人文体验、滨水宜居的古城西部门户”,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区域位置优越,位于古城西侧,是北峰、古城、中心组团和晋江的咽喉之地;其次,文化底蕴深厚,能打造出地域文化特色;还有滨水景观,周边是晋江、笋浯溪、晋江北岸防洪堤、滨江湿地公园等,水资源丰富。
规划提出,要从三方面提升片区,即古城西部门户、古韵宜居社区、多彩魅力水岸。其中,新华南路的改造成为重点,成为晋江、古城的联系轴。此外,“两水环绕”的特点将凸显,打造晋江生态休憩水岸、笋浯人文活力水岸,形成笋浯古韵文化区、金山滨水宜居区和滨江生态功能区。
要建5个停车场 还要建2座人行天桥
片区的交通问题也是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规划中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解决方案。其中,两条主干路都将进行拓宽,江滨北路的红线宽度为41米、长2418米,笋江路的红线宽度为31米、长674米;片区次干路为新华南路,道路宽度为24米、长923米;其他支路也都明确,金洲街宽19米,浯江路、金山路、菜洲路的宽度为12米,其他为7米。
此外,在金洲街与临漳路交叉口南侧、浯江路与临漳路交叉口北侧、新华南路中段西侧、金山路中段西侧、金山中巷西侧,还规划要建设5个社会停车场,尽量以停车楼的方式,靠近商业中心、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功能区。
慢道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其中,片区将增加两座人行过街天桥,位于江滨北路的金山旱闸和新华旱闸,打破江滨北路作为城市交通主干道对道路两边的隔阂,使滨江景观与片区内部融为一体;笋浯溪公园和伍堡公园,也将分别建设跨溪景观人行桥。(海都记者 徐锡思 海都见习记者 王金淼 文/图)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