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7日讯 7月4日晚上,30名海都小记者前往泉州木偶剧院,观看了一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木偶剧表演。木偶写毛笔字的《花好月圆》、诙谐有趣的《小沙弥下山》、不想被命运操控的《命运傀儡》、豪放不拘的《钟馗醉酒》等节目,让海都小记者们首次近距离感受到了木偶剧表演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闽南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
丰泽二实小五年一班 陈重言 指导老师:傅秋娥
观看木偶剧表演,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表演者们手上丝线多如牛毛,眼看着就要缠绕在一起,却依然是那样的灵活。可见表演者们是经过了年复一年的训练,才能达到如此熟能生巧的手法。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最后才能使得这些木偶就如活过来一样,在演绎着自己的生命。
最令我浮想联翩的就是《小沙弥下山》这个木偶剧了,它讲述了小沙弥遵师命,下山化缘,途中风雨骤来,电闪雷鸣。为免除风雨之苦,小沙弥匆匆敲铎念经,冀求佛祖庇佑。谁料,由于平日诵经用心不专,情急之中更是颠三倒四,错误百出。该剧活泼逗趣,诙谐生动,尤其表现在小沙弥风雨路上慌急情状的各种精妙步态,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
在泉州这一方热土上,还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古代文物……有着古色古香的蔡氏古民居,有着湖光山色的东湖公园、清源山、老君岩……我们作为泉州下一代的接班人,要把这些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认识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泉州市通政小学二年一班 傅君泽
木偶,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它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今天,海都报的小记者们又聚在一起,来到木偶剧院观看木偶剧演出。
演出开始了,我看见了身轻如燕的木偶仙子挥挥手中的笔写出“花好月圆”四字,还看见《青春梦》里的白发老奶奶的“变身记”,最后看了秀才钟馗被封为驱魔大神,奈何妖魔丛生,斩除不绝。钟馗万分郁闷,借酒浇愁。然而酩酊之中,终不忘神圣使命,依然投身驱妖斩魔、扶正祛邪的永恒战斗。
演出结束了,我却仍看得发呆,还在想这些活灵活现的木偶都是由台上那些叔叔阿姨们用那一双双灵巧的手在操控着,他们在平时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多少汗水,才演绎出这样一台精彩的演出。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情系“木偶”
泉州市晋光小学二年六班 黄钧霖
说起泉州木偶,那可是咱们泉州艺术文化的瑰宝。听说要到泉州木偶剧院看表演,我可兴奋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坐着车飞快地冲到木偶剧院。
剧院坐落在清源山脚下,微风习习,安静而美好。当天晚上,我们欣赏了《花好月圆》、《织锦》、《命运傀儡》、《歇店》、《青春梦》、《钟馗醉酒》等节目。这些节目都是台上的演员们用十几条线提着它们表演出来的,栩栩如生,真是太神奇了,大家赞叹不已。
散场了,我们意犹未尽,这次木偶表演真是精彩有趣,我为自己是一个泉州人感到骄傲!
□精彩片段
泉州市通政小学二年四班黄思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花好月圆》,它凭几条线控制着,就能把字写得如此生动,我在想,那些叔叔阿姨们该付出多大努力才能把木偶剧表演得如此栩栩如生。通过这些精彩的作品,我见识到中国民族木偶艺术的辉煌。
泉州晋光小学四年四班杨昀昀:整场表演才历时一个小时,但是我们要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演员为我们表演的每一个节目,在台下可要千辛万苦地练习。“泉州木偶戏”这一传统艺术不仅包含着古人的智慧,还有台上演员点点滴滴的辛勤汗水呀!
泉州立成小学五年四班曹雨轩:《小沙弥下山》主要讲一个小沙弥,不好好和师傅学诵经,下山化缘时,碰到暴风雨,吓坏的他飞奔下山,结果路上不停地摔倒。后来他才知道,这是不好好诵经被佛祖惩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海都记者 黄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