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溪县通过开展茶产业生产经营型、退茶还蔬技术型、评茶员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大力培育重技术、懂经营、善管理新型职业农民,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思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教学紧盯“农业需求”
日前,笔者来到龙涓乡芳馨家庭农场,看到该农场山上种植茶树、放养牛羊,山脚种植油茶树、池塘养鱼……
农场主李金生介绍,农场目前已形成自循环系统,将牛羊粪污处理与茶园消纳有机结合,构建起“牛羊—沼—作物”循环模式,从产出到利用到最后还茶园,环环相扣,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将规模养殖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循环发展有效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
李金生发展种养殖主要得益于他去年刚刚通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教会我许多种养技术、管理等农业知识;我也把学到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农场生产上。”李金生如是说。
类似李金生这样,2017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全县共有522人,99%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安溪县农茶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更有实效性,安溪县遴选安溪茶业学校、安溪华侨职校等培训机构;龙涓乡举源茶叶合作社、西坪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两家实训基地,承担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任务。
“课堂教学注重实效,一切从农民需求出发,农民想学什么就开什么课、农民需要学什么就开什么课;在教学方式上,按照‘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要求,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培训、指导、实践、服务一体化。”安溪茶业学校校长李瑞章说。
与此同时,各培训学校还创建技术咨询和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微信群等方式,定期安排老师在群里为学员答疑解惑,引导学员自行查询涉农政策。学员还可在群里推介自己的特色产品,促使学员与学员之间互通有无、信息共享,也为学员争取与更多相关企业交流合作机会,让培训班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攻坚队。
培养职业“农村人才”
有关专家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以及农业专业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者。早在2016年,安溪县就出台大力培育农户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实施意见。
该县农茶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部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量要超过2000万人”;省政府提出“争取到2020年全省培养造就5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到2020年省里给安溪县4100名的培训任务,其中2018年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名。
为让培训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安溪县将实施“四个一批”。一是培训一批,将从各类农业从业者中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培育对象,建立培育对象库。二是吸收一批,每年的涉农专业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中吸收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三是转化一批,在全县现有国家级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通过岗位学习和企业培训,转化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四是带动一批,通过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程和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各类农业推广项目等培训,带动形成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安溪县还将按照《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和扶持规定(试行)》,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以县级政府文件形式进行统一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将已认证人员信息录入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
据了解,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者除享受中央、省、市规定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安溪县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暂行办法》规定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同时,安溪县还建立退出机制,对已确认为新型农民的有违法行为或不符合新型职业农民有关条件的,将给予退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体系,不再享受各级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