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文区,
有一座关于时间与海洋的博物馆
它是漳州首个非国有博物馆,
叫海丝钟表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早已不满足于只讲述钟表的故事。它正成为一扇窗口,向世界娓娓道来漳州这座城的往昔与今朝。这份努力,也让它在2024年被赋予了“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的称号,成为我们城市递向世界的一张崭新、闪亮的文化名片。
挖内涵、优创新,丰富文化传播内容
立足漳州人文底蕴深厚等资源禀赋,以“钟鸣丝路”为时空轴线,巧妙编织计时文明的古老智慧与当代科技的璀璨光芒,馆藏文物四百余件,打造“钟表发展历史”文化场景,配合实体古董钟表陈列,珍品叙事,通过横跨三个世纪的珍贵时计,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场域,诠释人类探索精准计时的匠心历程。同时,结合钟表元素,挖掘提炼特色鲜明的文化主题,开发设计“福”蝶手表、达利金属书签、多巴胺达利时钟、福鹿时钟冰箱贴、葫芦金属书签、福主题座钟、福主题时钟(可DIY)等七类文创产品,进一步焕发钟表文创的活力。近年来,基地已接待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游客学团体,为国际友人探索钟表世界、感知时间文化,提供了漳州经验和做法。


在印尼开展《溯源海丝·以器为航》海丝文化交流展
搭平台、巧结合,拓展文化传播路径
区委宣传部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和争取上级指导等举措,积极加强与交流基地沟通联系,主动帮助协调资源、提供服务。为提高基地人员对钟表历史、技术和文化的了解,基地围绕“馆藏知识培训”“对外接待文化礼仪培训”“博物馆陈列展览培训”等内容开展了10期76人次的培训,通过讲解让海外人员从“交流做客”变为“文化主角”参与进来。搭建海外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市、区两级宣传部门积极协调邀请17家海外华文媒体对基地进行采风报道,增进海外友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围绕海丝文化主题,面向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常态化开展行业研讨会、文创发展策划及工业产品合作等方面交流,逐步探索出“在海外看见美丽中国”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美国青少年文化体验研习营到博物馆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金砖国家官员到博物馆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拓交流、促联谊,涵养文化传播资源
以“小切口,多角度”的思路,展示优秀中华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2025年以来,先后有美国青少年文化体验研习营、金砖国家官员、尼日利亚电子通信技术研修班等5批次海外友人到福建省海丝钟表博物馆研习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友谊,也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聚焦“海丝”文化名片,先后完成10余项交流项目。积极“走出去”,赴海外开展“溯源海丝·以器为航”海丝文化交流展等对外人文交流活动,实现非遗技艺与钟表文化的对外传播。

尼日利亚电子通信技术研修班到博物馆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