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华安召开全县乡村重塑工程部署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工作部署,正式启动以人才塑人、文化塑魂、空间塑形、产业塑业为核心路径的乡村重塑工程,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县委书记廖海军参加会议并作讲话,县长陈敏杰作具体工作部署。
新形势下,华安县域的发展正沿着培育增强“爱我华安、兴我华安”的华安情怀,传承弘扬华安精神,创新发展华安经验,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方向稳步前进。美好家园,是城与乡的“双向奔赴”,以“人文城产”融合驱动的城区繁荣兴旺已步入快车道,以“人文村产”融合引领的乡村全面振兴也正式开始启动。
华安乡村怎么振兴?
廖海军指出,华安是1315平方公里的偏远大县,也是常住人口13.4万的山区小县,相对发达地区较高的人均资源配置,就注定了我们的乡村振兴要走一条发挥比较优势、发展资源产业的道路。发展好不好,关键看领导,看组织振兴这个“火头车”强不强,以此为统领带动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在这个总体框架下,稳步推动人、文、村、产的有机融合,改变当下“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业、有新业无新人”的现状,让乡村振兴向前迈出坚实步伐。
乡村重塑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工程。早在25年前习近平同志与华安党政班子座谈时,就曾强调基层的小城镇建设“要量力而行地进行,符合群众利益,让人民满意的去办”“要坚持建新、改旧和整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并作出了“历史上碰到建新改旧的机遇都会有个大发展”科学论断,为我们更好的把握现阶段的乡村重塑工程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看待乡村重塑工程?
廖海军强调,要顺应民意,以办实事赢得好的口碑。重塑工程是惠民工程、造福工程,满足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以人民意愿为先,不搞平均主义、不搞一刀切,不要违背群众意愿。要不等不靠,以好环境赢得好的发展。环境是“无形的手”,美的东西让人心旷神怡,自然能吸引人气、汇聚商气和烟火气。要乘势而上,把家乡扮倩,把朋友圈做大,把产业“金娃娃”抱回来。要系统推进,以大兵团作战取得好的成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干不成事,要打好配合战,国企与部门、县与乡、镇与村都要配合起来,一群人、一条心、一股劲、一个目标、一起干,推动破旧、建新和整治形成闭环、取得战果。
华安的乡村,既要有颜值,也要有产值,更要有气质。以强村富民、塑形铸魂为方向的乡村重塑,旨在既有打造肌体之美又有灵魂之美的山区样板,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乡村重塑的重点是什么?
廖海军指出,要以“人才互融”保护和激发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活力。乡村人才振兴既要引才“引龙入海”,更需育才“放水养鱼”,两者不可偏废,要突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真正让人才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要以“文化共鸣”调动情绪价值和人的活力。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将当地特色的节庆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仙文化挖掘出来,唤醒一代人的集体乡愁和共同记忆,展现北溪人的热情与好客。要以“空间适配”解决基础设施改善和公共服务差距问题。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把有限的资源用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托幼资源下沉,拉近城与乡的时空距离、情感距离。要以“产业协同”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渠道。深化与云南白药的合作和县属国企的改革,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来谋划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县、乡、村、村民”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生态变生意、林农变股东、药农变药工,让广大村集体、村民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大蛋糕”。
“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当其时。
乡村重塑怎么干?
廖海军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求真务实,把好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要发动群众。避免政府大包大揽,激发群众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力量办好群众自己的事。要切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摊大饼”、不“贪大求全”。要系统统筹。注重区域统筹和条块结合,整合各方资源,握指成拳、抱团发展。要整体设计。健全顶层设计,形成全域统一的工作导则。要突出重点。优先支持条件适宜的区域进行集中连片打造,形成标杆示范。要分类分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因地制宜务实推进。要运营维护。引进国企市场化运作,从源头上杜绝闲置现象。要加强考核。以实绩论英雄,以奖代补,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营造氛围。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开门纳谏、凝聚共识。
陈敏杰在工作部署中指出,要锚定新乡土空间核心目标,靶向破解乡村建设三大突出问题。通过系统性规划设计,在保留乡土肌理与乡愁记忆的同时,完善现代生活服务设施,打造“乡村有乡味、生活无差别”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聚焦“拆改并举、文旅融合”,攻坚拆改及空间活化硬任务。通过“拆改用”一体化模式,将腾退空间转化为乡村文化驿站、露营基地等新业态,实现“拆改一处、激活一片、带动一业”。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深化乡村重塑实施路径。实施差异化推进策略,集中力量补齐短板,推动条件较好的特色乡村“串点连线成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要强化要素保障,以“机制创新”推动人居环境治理长效化。落实专项信贷与贴息贷机制,创新考评与村民参与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长效格局,确保乡村“一直美、长期优”。
县领导何素平、纪曙宏、兰亚平、杨有泉、简伟翔出席。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乡镇分管领导、各村党支部书记在乡镇分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