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时事新闻 > 正文

社科院院长王伟光:我院学者不能为名利或政治目的做研究

来源:财经网 2014-08-26 09:46 http://www.mnw.cn/
[摘要]决不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地位上,如社会大V、网络公知那样。

  (四)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大胆引进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将我院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的聚集高地。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科学研究最关键的因素。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呼唤优秀人才。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归根结底,一个学术机构的地位,最终取决于人才的因素。诞生于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生存环境恶劣,办学条件简陋,学生宿舍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为土墙铁皮顶结构,仅食堂和图书馆为砖木结构,却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和顶级专家,同时还孕育了大批人才。“中央研究院”1949年首届院士中,有联大师生27人。中国科学院历届院士中共有联大师生154人,其中学生80人;中国工程院历届院士中有12名联大学生,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还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科院搞得好不好,既不取决于有多少座大楼,也不完全取决于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当然这些是必要的——而是取决于有没有人才,有没有高端人才,有没有青年才俊,有没有学术大师。对于我院来说,人才越多越好,他们的本事越大越好。

  第一,大力加强以研究人才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对事业的兴旺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先有梅兰芳后有梅派,先有程砚秋后有程派,先有尚小云后有尚派,先有荀慧生后有荀派。一个人才的出现,能够带活一个领域,兴起一个行业;一个人才的离开,可能会导致一个领域的沉寂,造成一个行业的没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需要各方面人才。我院需求的人才主要是四类。第一类是研究人才,这是核心人才。第二类是管理人才,这是不可缺少的人才。第三类是科辅人才,包括图书资料、采编出版、信息数据、新闻宣传人才等。第四类是服务人才,包括炊事员、驾驶员、服务员等。有的同志一听“科辅”、“服务”就认为是辅助的、次要的、打下手的、伺候人的,这么理解是不对的。如果说科研人才是作战部队,那么科辅、后勤人才就是保障部队。不能说作战部队重要,保障部队就不重要。自古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保障是否及时和充足关系到整个战争的成败,保障是否强大,代表着国家的国力是否强大。二战中的北非战役、诺曼底登陆作战等经典战例,都体现出保障是战争的命脉所在。对于科研事业,道理相同,没有科研辅助、后勤服务等保障工作,科研工作照样做不好。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向科学家们诚恳地表白:“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当时与会的许多科技工作者热泪盈眶,倍感振奋。在他的号召、带动下,一个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四类人才好比马之四蹄、车之四轮,缺一不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虽然要以培养研究人才为主,但只有讲加强以研究人才为主体的四支人才队伍建设,才是我院完整的人才队伍概念。

  我院对人才的要求是又红又专。“红”是指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理论功底、远大的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怀,使自己的研究工作与时代相互激荡,同党和人民保持一致,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与人民的利益相联系,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搞科研,为了伟大的目标而奉献一生,矢志不渝。“专”是指业务上要拔尖,为学术领域中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杰出代表,学术水平高超、造诣精深、成果丰硕,要有比一般学者更为广博丰富的知识,形成系统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理论、学说。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也就是说,我院要培养的大师,应当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然,对管理人才、科辅人才、服务人才的要求也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只是“专”的要求与科研人员不同。

  第二,要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两条腿走路,立足自主培养,同时引进适当数量的拔尖人才,以弥补我院人才队伍的不足。

  一条腿是引进人才。从世界范围看,加强引进人才,促进人才流动,是科研学术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我院也不例外。从历史上看,我院大量成批地引进大师级人才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作为我院前身的哲学社会科学部,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高端人才引进来了。比如郭沫若、范文澜、陈垣、金岳霖、郑振铎、侯外庐、夏鼐、吕叔湘、丁声树、孙冶方、许涤新、何其芳、俞平伯、贺麟、钱锺书、张友渔、宦乡等,可谓星光璀璨。第二次是 1977年我院正式建院的时候,也从全国各地引进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享誉中外的学术大家。

  在引进人才问题上,个别人存在“武大郎开店”的思想,即“不容大个儿”,比自己高的都不要,或存在《水浒传》里“白衣秀士”王伦的狭隘心理和排斥态度,凡是强于自己的一概排斥、压制、翦除。这都是典型的“小心眼”、“小气量”,缺乏大局观念,办不成大事。一是怕引进比自己强的人把自己压住,把老人压住。当然,从现实情况来看,也怕引进优秀人才占用本单位的高研指标。二是担心引进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把自己人的位置占了,存在消极情绪。我院可谓人才济济,会写字的人不少,但真正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还是缺乏的。引进人才一定要有开阔的胸襟,破除武大郎开店或王伦自当老大的思维模式。

  大家要明白,只有坚持竞争激励,引进强手,才能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林李争霸”堪称羽坛巅峰对决。从北京奥运到伦敦奥运,从汤姆斯杯到苏迪曼杯,从全英赛到世锦赛,羽坛各类的高级别赛事见证了林丹与李宗伟堪称“五星级”的较量,他们的职业生涯正是因为对方的存在,才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值得书写。美国NBA的选秀制度,把世界上最优秀最有天赋的篮球运动员吸引到NBA,使美国篮球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在刚刚结束的巴西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德国球员穆勒、阿根廷球员梅西、荷兰球员罗本、巴西球员内马尔等都效力于竞争激烈的欧洲联赛,这里汇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球员。初出茅庐的文艺新秀与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同台献艺,通常能有非常出彩的发挥,且获益匪浅。希望大家从大局出发,支持引进人才,胸怀宽广地引进人才,不要当“武大郎”,容不得比自己个高的,更不要当“白衣秀才”王伦,心眼比绣花针还小。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善于吸纳各路人才,为我所用,才能成就大业。春秋战国时期,凡是国力强盛、成就霸业的国家,靠的大都是号称“客卿”的外来“干部”。战国末期,随着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君子”。秦国的发展始自穆公,因受制于晋国,其后15代200余年困于西戎。自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变法以来方迅速强大,而后秦昭襄王任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长平(微博)之战坑赵人45万,又亡东周,奠定了统一基础。魏国人张仪被秦惠王封为相,后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楚国人李斯学成入秦,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自始皇奋六世余烈,终一统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他们的人才观,他们对人才的重视,以及运用人才来振兴国家的做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引进人才对改变我院的人才和队伍结构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引进人才的重点,一是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二是有培养前途的后备人才,三是有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

  引进人才要严格把关,提高门槛。引进的人不行,再怎么培养也成不了大师,也培养不出好的人才。有这样一则寓言:龙门太高,鲤鱼们纷纷请求龙王降低门槛,然后都轻松跳过了,但后来发现,跳过龙门的鲤鱼还是鲤鱼,并没有真正变成龙。它告诉我们,标准很要紧。凡事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因此,人才引进工作必须从严进行,不能降格以求。要把好质量关,选择有培养价值的科研、管理人才。院里制定了引进人才的制度文件,同志们要好好学习文件,不要坏了规矩。大家要在这个问题上统一思想,不能因小失大,只图一时之利,给后来人带来无尽的苦恼和麻烦。张冠梓同志还要具体介绍严格进人制度问题。

  另一条腿是培养人才。要在现有人员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批国内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要在全院积极营造鼓励大胆研究、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也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要注重培养青年人才。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我院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希望之所在。当前我院的科研及管理人才,五十年代出生的是主干力量,六十年代出生的也逐渐成为骨干力量,七十年代出生的已经崭露头角。当然,一些四十年代、三十年代甚至二十年代出生的老同志还在发挥作用。要大胆引进、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才,把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才纳入视野。我院的中老年科研骨干不仅要做研究的开拓者,更要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希望大家肩负起培养青年人才的责任,甘为人梯,言传身教,慧眼识才,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

  第三,采取必要措施,加大领导干部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是选拔一批有发展后劲的所局级正职后备人选加以培养。针对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够扎实,长期党内生活磨炼不够严格,担任领导干部具备的基本素质不够完备的问题,缺什么补什么,不能条件不具备就仓促推上马,欲速则不达。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当书记,怎么当所长,怎么当局长,怎么管理好一个所、一个局。党组下决心培养一批年轻有为的,讲政治、明方向、守纪律、懂科研、善团结的党委书记、所长和局长。我院绝大多数党委书记、所长和局长是合格的,党组是信任的。二是加大干部交流和交叉任职的力度。比如党委书记、行政副所长一般不从本单位产生,加大管理干部交流力度,今年党委书记、行政副所长的选配,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进行的,效果不错。第一批交流了21个处级干部,效果也是好的。三是实行领导干部和研究室主任任期制。虽然目前还在试点,大家是拥护的。有些小道理,从局部、短期看是合理的,但从大局、长期看是不合理的。希望同志们从大局、长远、根本出发,打破一潭死水,支持人才制度的改革创新。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特朗普:台积电要投3000亿 台经济部门负责
  • 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免保教费政策费用
  • 破坏耕地,非法采矿,毁林毁草——两部门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晋江公安“背包”精神26周年(视频)
    晋江公安“背包”精神26周年(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看见惠安|立秋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泉州市“两中心一平台”现场推进会召开 二十四节气︱立秋 以下哪项是“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代表 周祖翼会见中建集团董事长郑学选 晋江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清凉”赚“热钱 备捕 迎开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