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时事新闻 > 正文

社科院院长王伟光:我院学者不能为名利或政治目的做研究

来源:财经网 2014-08-26 09:46 http://www.mnw.cn/
[摘要]决不能把自己降低到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地位上,如社会大V、网络公知那样。

  (三)让科研工作上新台阶,总的方法是加强创新工程制度建设,抓住两头,管好中间,打好学科建设这个基础。

  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抓科研,不断推动科研工作上新台阶,出成果出人才,是我院的中心任务。怎么抓呢?

  第一,加强创新工程制度建设,让制度完善起来、配起套来、固定下来,发挥作用。

  党组从谋划创新工程,到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再到全面实施创新工程,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关键环节。创新工程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有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人事制度改革,根本问题是形成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也就是要解决能干的人怎么办和不能干的人怎么办的问题,真正建立条件准入、严格退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竞争淘汰的用人机制。第二个环节是报偿资助制度的改革,根本问题是形成合理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围绕这两个重要环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形成了六大制度,即准入制度、退出制度、配置制度、评价制度、报偿制度和资助制度。实践证明,这六大制度是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的最新成果,符合规律,能够调动全院同志的积极性。今年,经过实践,又新出台了一些制度文件,废止了一些制度文件,修订了一些制度文件,编成2014年度《创新工程文件汇编》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研读,认真贯彻落实。当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这些制度,使这些制度逐步配套、固定下来,长期发挥作用。制度建设是全院的一项基础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丝不苟地、不能走样地坚持下去。

  为了鼓励多出创新成果,今年对报偿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加大后期资助力度。总的思路是报偿逐步向后期资助目标报偿转移和看齐。在严格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加大后期资助目标报偿力度。为什么叫后期资助目标报偿?就是把重点放在后期资助上,放在目标报偿上,放在对最终科研成果的资助上。后期资助,也就是一个年度下来,对科研人员的最终科研成果加以后期激励。多干多给,少干少给,不干不给,以科研成果为最终检验标准,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在前期敲锣打鼓,过程搞得很热闹,最后不出成果,那奖励什么?目标报偿,就是看科研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就按照后期资助的办法兑现目标报偿,也就是用最终科研成果来衡量科研人员的绩效。实施后期资助目标报偿制度,就是通过管理将报偿制度的重心后移,引导学者真正重视成果产出,重视成果质量,让真正潜心研究、能够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学者得到褒扬。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前期做了调研、资料搜集、管理服务等辅助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也付出劳动了,为什么不支付后期资助目标报偿呢?道理很简单,过程的劳动支出的报偿已经体现在过程报偿里了。无论你是首席专家、主任、所长,还是普通研究人员,都已按层级支付过程报偿了。而后期资助目标报偿是以最终成果为依据的。马援同志还要就六大制度创新、后期资助目标报偿制度再详细介绍。

  第二,抓好科研选题规划和成果评价发布这两头,管好创新工程实施这个中间环节。

  一头是抓好科研规划。老百姓有一句老话,“吃不穷,喝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受穷”。清代的陈澹然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所谓计划、谋划,也就是搞好规划。具体来说,就是要搞好科研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首先,务必把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要通过年度及中长期科研规划和选题策划,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主线,把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次,务必把满足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人才建设的实际需要作为科研规划的重点方向。具体来说,要完善学科布局、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促进学科全面协调发展;在若干学科前沿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发展和完善学科研究支撑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大家和研究团队。

  长期以来我院科研工作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一些学者自己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研究带有很明显的随意性、局部性、碎片性、重复性、短期性和个体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紧密联系我国和我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实际需要方面,做得很不够。学者申报什么,科研局就受理什么,整理出来就成为院发布的科研指南,只起一个汇总的作用,整体规划缺乏现实性、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战略性、连续性和长期性。二是研究存在重复性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课题设置重复、研究内容重复、经费投入重复、人力资源配置重复、成果产出重复,甚至研究室设置、学科设置也是重复的,等等。

  党组要求必须解决科研针对性缺乏和重复性严重的问题。科研局要做好科研规划的顶层设计。科研局是党组科研管理工作的参谋部、作战部。科研局要像参谋部那样,发挥党组领导科研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在掌握全院科研工作情况、了解哲学社会科学概况和学术动态的基础上,对我院科研的方向、任务、学科的调整和设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组织制定好年度及中长期科研规划,增强科研选题的策划力度,增加选题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和主动性,抓好年度科研指南和国情调研指南。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的激励机制。院对三类研究所的选题方向都作了严格的制度规定,必须坚决执行。要通过制定年度科研指南和国情调研指南,引导研究人员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提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要围绕重大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问题,院直接抓一批重大课题,发挥学部和院重大问题综合研究中心的作用,开展跨学科、跨研究所乃至跨院研究,开展重大科研攻关,推出代表我院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

  要逐步建立三类科研规划体系。第一类是“指令性计划”,由院直接拟定并考核的重大课题、交办课题,通过招投标方式或领导交办方式进行。第二类是“指导性计划”,院发布科研和国情调研指南,由各研究单位按指南规定的领域,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创新项目,以研究单位为主,加以推进。第三类是“自主选择性计划”,为学术自由、个人研究兴趣留出一定空间,但也要纳入并服从总体规划。学者个人研究、项目一旦被批准,要按要求完成。纳入学者资助体系的大多是这些项目。要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自主选择性计划”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除少数必须由院直接抓的项目外,坚持简政放权,将多数科研项目交由研究单位负责,再划出少数项目由学者自主选择。院加强指导、督查、评价、考核和监管。

  另一头是抓好年度创新工程的科研成果评价和重大科研成果的社会发布。院制定了严格的创新评价标准、办法,形成了一套评价制度和体系,抓好年底检查、评价、考核、奖励,在这个基础上抓好科研成果发布。去年底今年初,以我院名义举行了4场科研成果发布会,发布了16项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的科研成果。这是我院实施创新工程以来所取得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要总结首批成果发布会的经验教训,完善科研成果发表、发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以及媒体合作,定期发布重大科研成果和重要学术信息,提高我院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抓好中间环节是指通过创新工程这个实践载体把两头串联起来。就是要全面实施创新工程,按照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要求,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抓好过程管理,严格日常管理,形成全院上下共同奋进的工作局面。

  第三,加强学科建设,是实施科研强院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抓好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院的学科数量和学科布局都有了很大改善,研究机构设置基本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根据学科建设现状,我院目前学科建设的方针是坚持统筹布局,保持学科平衡,实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并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二者不可偏废,不能将其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然而客观现实是,由于应用研究容易出成果,在职称评定、待遇收入方面占据先机,搞应用研究的人多了,愿意做基础研究的人少了,“板凳能坐十年冷”的执着和坚持少了。近年来,我院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少,但真正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却屈指可数。基础研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应用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那些能够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认知新途径的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更多的科研人员致力于原创性、原理性的重大发现,我院才能成为真正的最高殿堂,才能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提供强大厚重的学理支撑。

  目前我院学科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些传统学科的优势地位正逐渐丧失,人才队伍力量薄弱;二是应用学科中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力量不足,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在学科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不适应”和“跟不上”的问题。

  怎样加强学科建设呢?第一,巩固和加强基础学科优势地位。我院的学科历来以基础雄厚见长,基础学科代表着我院学术殿堂的高度,也是我院值得骄傲之处。我们不仅要保持住基础学科的优势,还要不断发展壮大其优势。第二,充分体现应用学科建设的智库定位。针对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问题,调整或新设一些急需的学科。第三,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兴学科。新兴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增长点,也是创新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科布局上应给予必要的位置。第四,探索和推进交叉学科发展。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产生新的学科领域。第五,创新促进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制定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创造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学科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2025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
  • 2022-2024年各月份出生婴幼儿申领国家育儿
  • 国家育儿补贴如何领取?哪些家庭可领取?补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厦门市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 调整从今年1月 厦门喊话2025届高校毕业生:来厦就业创业 石狮奋力托举6万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依法惩治帮信犯罪活 今明厦门市仍有中雨到大雨 局部或有暴雨 永宁西偏村“英雄调解”彰显基层治理智慧 永宁西偏村“英雄调解”彰显基层治理智慧 厦门市博物馆精彩呈现“宋风消暑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