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厦漳产业对接从未停止。图为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的灿坤产业园
【产业融合】
建设跨界增长区域
《总规》根据同城化的空间组织,规划共建厦门湾南岸跨界增长区,以及翔安—围头湾跨界增长区。
以海沧、角美、龙海、南太武等组团为支撑,发挥海港资源和山水资源优势,加快港口分工与功能协调,在九龙江口两岸联合打造东南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区、大都市区对台产业合作新高地和生态宜居新港城。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由厦门、漳州两市联合编制临港产业区规划,统筹安排区域内功能分区,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合理布局。
共建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区。加快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共建,探索将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含出口加工区)、象屿保税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及政策拓展到漳州招银港区、后石港区和古雷港区。支持漳州在厦门建设物流总部,鼓励厦门企业将物流配送基地放在漳州。
统筹配置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率先实现厦漳公交在临港产业区内跨界延伸;海沧马銮湾地区开发要充分考虑对角美、龙海乃至长泰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成为地区商业中心。南太武新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厦门城区的扩张,预留相应空间,加快打造厦门湾南岸高品质的临港新城区。
以厦门翔安新城与泉州南翼新城(围头湾地区的安海、内坑、东石、官桥、水头和石井)为重点,突出对台产业合作前沿定位,加快区域空间整合和产业重组,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依托翔安国际机场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大都市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的次中心。
依托机场、港口在南部交接地区建设空港新城服务区,引导发展临空产业,重点培育飞机维修、精密机电、生物与医药、航空运输与物流服务、商务商贸、旅游会展等产业,设立对台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打造厦泉台合作大平台,高起点、高水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空港经济区。
共同培育机场枢纽区和空港新城区。协调翔安和围头湾等机场周边区域的发展,联合编制空港产业区和新城区规划,推进各区域功能与空港枢纽的衔接,推进翔安与南安道路交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