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总规》将在进一步细化完善后,在三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省政府审批。
会议确定下一阶段工作:将新增《闽南文化传承和发展专项规划》、《厦漳泉海岸带综合开发和保护专项规划》两个新的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启动项目推进进度,组织实施和推进第二批39个同城化项目。这39个项目,比第一批项目合作范围更广、合作层次更高,基础设施向码头、供水拓展,公共服务合作向科技、气象、消防、人防、文化、体育等领域延伸,此外还将成立厦漳泉同城化专家智囊团,重视和强化政策研究、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
会议还确定,厦漳泉大都市同城化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将于2013年在泉州召开。
【总规解读】
在这次《总规》中,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了“一核、三带、两轴”的空间格局,以三市中心城区连绵贯通为大都市核心区,以沿海产业城镇集聚带、绿色山地生态保育带、蓝色海洋保护与开发带为三带,以厦漳—龙岩—赣州和厦泉—三明—抚州为两个发展轴。
《总规》的规划期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2011年~2015年)要初步实现同城化,远期(2016~2020年)要基本实现同城化。
一核
一核指大都市区核心区,包括核心区中部、核心区西部、核心区东部。
核心区中部,包括厦门市市域1699平方公里,这一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商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贸易中心、高端消费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高端技术研发基地。
核心区西部,范围包括漳州中心城市“一中心六组团”和漳浦县东部列入南太武滨海新区的规划范围,总面积3093平方公里,具体包括:芗城、龙文、龙海全部区域,台投区,开发区,华安县丰山镇,长泰县武安镇和古农农场,南靖县的靖城镇,漳浦县的佛昙镇、前亭镇、马坪镇、赤湖镇、湖西镇、深土镇、六鳌镇和白竹湖农场、竹屿盐场。
这一区域,将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特殊钢铁产业集群基地,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对台产业合作密集区,海西重要的专业物流中心、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协调都市区。
核心区东部,范围涵盖泉州中心城市规划区2980平方公里,具体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晋江市域、石狮市域、惠安县域以及南安市的溪美、柳城、美林、省新、洪濑、红梅、康美、丰州、霞美、官桥、水头、石井等12个乡镇和街道。
这一区域将扮演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海西专业化服务中心、重要的创业中心、文化中心、旅游名城和宜居城市的角色。
两轴
厦漳—龙岩—赣州发展轴该轴串联起厦门中心城区、漳州中心城区与沿海部分城镇产业密集区,并向龙岩地区辐射,是厦漳泉大都市区与江西和长株潭城市群联系的重要通道。
厦泉—三明—抚州发展轴由厦门、泉州合力带动辐射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并向西辐射三明、江西和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向东辐射莆田的重要通道。
三带
沿海产业城镇集聚带主要分布于三市沿海地区,由三市中心城市及沿海重点城镇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区域,是大都市区生产与生活等建设空间的集聚带、对外联系通道的密集带,是承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点开发地区。
绿色山地生态保育带主要范围是三市西北部,包括博平岭和戴云山等山地,是大都市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重点协调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和生态绿带等。
蓝色海洋保护与开发带包括三市近海海域,是大都市区蓝色生态屏障,重点协调港口、岸线、填海区、海洋生态保护区、重点、定点盐田的保护、出海口流域保护和沿海大通道等。
昨天,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会议讨论《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主要内容包括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目标、空间布局、跨界增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的规划。此外,会议还确定第二批39个同城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