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为: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文字如有出入,以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考题为准)。
老师们认为,今年福建的作文题出得比去年有水平,但考生想要写出彩也并不容易,写好这一作文题的秘诀在于“切入点要小、文章要具体形象”,而最怕的就是大而空、大而泛,讲空话套话。考生家长可登录闽南网(http://www.hdmnw.com/)收看各位名师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的视频。
关于审题 要素明确,入题易但高分难
陈武:与去年形式一样,今年还是材料作文,去年讲梦想,今年说人生、时间与路程。这体现了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求稳的特点。跟省质检相比,难度降低了,考生容易入题,离题的现象也会减少。
从题目来看,考生可以抓住几个关键词:人生、时间、路程。以此为主题,展开议论。但也正是因为题目过于平稳,加上“人生”太大了,考生要写好也不容易,不小心就会落入俗套,导致文章没有亮点,分数可以及格但不会高。
陈希我:今年这个题目,一个是运动中的赛跑,一个是人生中的赛跑;一个是路程对时间,一个是时间对路程;一个是时间越少越好,一个是路程越多越好,这其中包含的辨证关系,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吃透很不容易。当然,考生只要能把握大致的辨证关系就可以了。
王兆芳:今年是福建高考连续第三年考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既预防了套题,也预防了碰题。我个人感觉,今年的材料更加简洁,立意也更加清晰。如果这个材料只有下半句话,我想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难悟出什么妙处,因为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但材料是从运动场上的比赛说起,这是每个学生都有的体会,因此这是今年作文题的可取之处,没有脱离中学生。
在审题上,要扣住两个要素,一个是路程,一个是时间,即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虽然对人生的看法多种多样,都是值得尊重的,但如果考生脱离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去谈论人生,我觉得这不太准。
好的作文题目,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说什么,第二要让学生有话说。像安徽的作文题目《梯子不用请横着放》,似乎第一个指标就没有达到。而福建的作文题做到了。
关于切题 小处落笔,有哲思才有深度
王立根:写作文最怕从理论到理论,从哲理到哲理。考生写作时应结合现实,从小处切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入点越小越好,文章越具体形象越好。人生那么长,考生不用去写整个人生,可以分阶段来写,比如可以写自己高考这一年的人生感悟;可以从一件非常小的事件当中,或者从一本书中悟出一点道理。不要写大而无当的大道理,阅卷老师是不喜欢看的,毕竟你没有哲学家的高度。
陈希我:我觉得今年的作文题思辨性还是比较强的,关键是学生能不能谈得起来,如果谈得起来的话,那会很大气、很深刻,有比较大的空间可操作。但谈不起来也没关系,我也赞同从小处切入。
陈小喜:摆事实讲道理,这是议论文惯用的手法,但文章要想有深度得高分,分析就要透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是说,除了言语上的个性之外,论证观点也需要有个性。从近几年来看,单纯以优美的辞藻而获得高分的作文已经越来越少了,内容的深度显得更重要。其实写议论文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你读了这个材料后有什么感受,然后用一些事例、名人名言来进行论证,提论点——分析——结论,这是写作的惯例,要想有突破,就要在内在方面做文章。
李建民:我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常常落入一个模式,单篇看来立意明确,引经据典,结构完整,但要是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可能他们所引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很难从中找出创新之作。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感到郁闷的地方,作家最忌讳模式化训练,但出于应试需要,考生又难以避免。我建议学生平时要多阅读,多看一些分析类的文章,不断积累素材,尤其是时代性鲜明、与时俱进的素材。我还有个建议,中学可以引入社会学家、作家,尤其是善于批评的作家,为学生开课,从不同于学校的角度,给他们一些启示,或许能达到别出心裁的效果。
关于构思 角度多元,专家这样写作文
陈武:我自己拟了一个题目叫《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想我会从哲理思辨的角度来深入、透彻地进行分析,用一些比较新鲜的名言警句和事例,不能落入俗套。
李建民:我的想法正好跟陈武老师有点相反,他的标题比较像作家的写法,而我是准备以应付高考的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写,我的题目是《时间与距离的不等式》,时间和距离有很多相悖的地方,比如同样的时间不等于同样的距离,运动中的赛跑,是用速度赢得距离,而人生中的赛跑是用恒心赢得事业等,而最后,我要通过知识科学、速度恒心、目标远大、勤奋有为、开拓创新等,让这道人生的不等式成为等式。
陈小喜:我想我写的会是“人生的宽度和长度”这个论题,提出问题引申出人真正的活法,生命的价值和体验。说到底,就是自我和超我的一个辨证关系,要体现出我们的思考:既不能被社会抛弃,又不能失去自我。
关于评卷 取向放宽,但审题不能放松
王立根:今年的福建作文题,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争论。有网友表示:“人生不止是看长度,更要看宽度、厚度,看精彩程度,何况,谁说人生是赛跑呢?”还有网友说:“这句话我根本不认同,如果我是考生,我可以反驳吗?”
材料里面虽然只有一种价值观,但考生如果在作文中表达不同的价值观,只要言之成理,我想都是可取的。比如有的学生说“人生不在于长短,而贵在生命的内涵”,“不在于路的路程长短,而在于跑步的姿态”、“人生多歧路,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路”、“人生不在于追求‘无限风光在险峰’,而在于路途中的观赏”……如果能从自己的人生中感悟出一些道理,有真情实感,即使与冯骥才的观点并不一致,我想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反而是有创造性、有思想性的。希望评卷老师“笔下留情”,在价值取向上要放开。
陈希我:从我个人理解,今年的高考命题老师在潜意识里面可能有一种“成功思维”,人生一定要做多少事,才能算成功。但考生如果能写出与此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改卷时也不应该有限制,不应该提倡单一的价值观。
王兆芳:价值取向上可以放松,但审题不能放松,审题一放松就会出现套题,就不公平。
嘉宾介绍
王立根: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40年。
陈希我:闽派作家,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王兆芳:福州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多次参加省高考命题培训、省新课标培训等,在高考作文方面有独到见解。
李建民:笔名“剑旻一川”,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国立华侨大学客座教授。
陈武:泉州五中语文教研组长,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有小说、散文等在报纸杂志发表,主业教学,所教学生高考作文曾满分,2007年被聘为福师大文学院副教授。
陈小喜:泉州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泉州市陈宏明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叶碧玉 李薇 蔡镇金 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