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下河游泳啊,野外水域情况复杂,很容易出危险!”8月4日,三明泰宁县杉城镇河道管护队员一边沿着河岸巡逻,一边大声提醒着。
河道巡护
当日,由杉城镇工作人员组成河道管护队,对辖区内河道、坑塘、入水口等重点水域展开“拉网式”排查。每到一处,巡查人员都仔细检查安全警示牌是否完好、救生杆、救生圈等救援设备是否配备齐全,对字迹模糊的警示牌及时更换,对缺失救援设备的区域现场登记并限期整改。
同时,工作人员还俯身查看岸边防护栏稳固情况,用手机拍摄记录可能存在的滑坡、塌陷隐患,同步更新水域管理台账,明确每处水域的责任人和每日巡查时段,确保风险管控无死角。
杉城镇河道管护队员发放宣传手册
排查整改提供了硬件保障,而宣传教育则是防溺水工作的“软件”支撑。为应对高温天气下溺水事故易发态势,泰宁县多部门联动、全域行动,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防溺水警示案例和安全知识;线下,在社区广场、景区入口、主要路桥等人流密集场所,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等形式,向群众普及防溺水知识。
“手臂要伸直,按压深度5厘米,每分钟100次……”在国网泰宁县供电公司暑期托管班上,泰宁县总医院赵进明医生正用通俗易懂的短文拆解着溺水预防要点,还通过演示溺水急救心肺复苏操作,让家长和孩子学习急救措施。
暑托班课堂急救演示
针对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重点群体,泰宁县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宣传,并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反复叮嘱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看护。此外,乡村“大喇叭”、社区广播、流动宣传车循环播放防溺水安全提醒,让防溺水知识“声”入人心。多样化的宣传手段,让安全意识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从思想源头上降低溺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泰宁县在传统人力巡查的基础上,创新采用“人防 + 技防”双管齐下的防护模式。除了组织巡查小队开展动态巡查,还在重点水域加装高清监控摄像头与智能语音警示设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发现人员靠近危险水域,系统将自动触发语音警示,并同步向属地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劝阻、处置,有效提升风险防控的及时性和精准性。这种智慧化的防护手段,与人工巡查相互补充,大大增强了防溺水工作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