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新一批38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将乐县《打造“农耕保姆”服务站 赋能生产托管提质增效》入选,成为福建省两个入选案例之一。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引导、推动、扶持、服务、规范力度,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创新、加快发展。2022年,三明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耕保姆站”,将乐县以此为契机,先后在南口镇、古镛镇、大源乡建设了3个片区“农耕保姆站”,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贷款支持等全程“保姆式”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南口镇小拔村村民杨绍华就是受益者之一。
“合作社更专业,把地管理得更好,收成更高。我什么都不用操心,收入增加,地也不会荒,比自己种强多了。”11月19日,杨绍华认真算了今年丰收账后高兴地说。
小拔村是偏远山村,杨绍华一家在外经营小吃店已有10余年。往年,他将家里的8亩地托付给亲戚管护,插秧、割稻等农忙时雇请工人。今年初,他把地全程托管给将乐县农耕保姆型服务主体之一南口金山农机专业合作社。11月初中稻丰收,亩产约675公斤,每公斤湿谷收购价1.9元,扣除托管费每亩400元,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每亩400元,每亩地收益约480元。
“年底村里将小块田整成连片大田,计划明年种一季烟、一季稻。引进种烟大户种植烟叶,出租土地每亩150元,再全程托管给合作社种植烟后稻,每亩收益约450元,每亩地年收益将提高至约600元,是土地流转价格的2倍。”杨绍华憧憬道。
眼下,通过构建“农耕保姆站+服务组织+托管员”三级服务体系,及时掌握农户生产托管服务需求;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强化资源整合,组建农机手、技术专家、农资经销商、信贷服务等专业团队;制定指导价及作业标准、规范托管服务流程、组织开展宣传培训等举措,“农耕保姆站”进一步降低了托管服务成本,有效带动了撂荒地的复耕复种。目前将乐全县农业生产托管率达90%,农资团购率达85%,托管农户总成本下降15.7%,亩均增效11.5%。
为有效解决购买农资、粮食收购、购置农机等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乐县还在全省率先推出“福农·农耕保姆贷”金融产品。目前,全县已授信1250万元,贷款465万元,受益合作社15家、农户11户。
卢素平 陈雨丽 刘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