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窗不再是钢筋水泥,而是青石叠翠、流水潺潺……当下第四代住宅正引领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水头多家石企也借着这股东风,将园林搬进城市阳台,让“推窗见景,养花弄石”的诗意栖居照进现实。
各种园林产品打包出库。
“石材产业单纯卖材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不能提供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企业迟早都会被淘汰掉。”山川园林景观总经理唐川惠认为,第四代住宅东风正劲,企业若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就会有做不完的项目。
创新服务延伸造园新可能
1日傍晚,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五一”假期的轻松氛围中时,唐川惠正站在福清一处第四代住宅工地,紧盯一块十几米长的景观石吊装,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裳,目光却始终专注。
随着起重机缓缓落下,这块来自水头的天然石材,与周围绿植、水景完美衔接,宛如一幅立体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唐川惠掏出手机,定格下这个瞬间,配文“让石头住进第四代住宅”,这条朋友圈很快收获了百余点赞,其中不乏地产商、设计师和潜在客户。
“这是我们承接的福清当地的一个第四代住宅售楼部景观项目。”唐川惠向记者介绍,现在的地产商越来越“挑剔”,像保利、建发这些头部企业,一个园林项目动辄需要几十上百吨石材,既要气势恢宏,又要讲究自然韵味。而她的团队不仅能提供石材,更包揽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服务。小到私人阳台的“微缩园林”,造价一两万元;大到售楼部的震撼景观,单项目上百万元,都能精准满足客户需求。
“园林没有标准答案。”唐川惠笑着说,预算高的客户,可以选用纹理独特的收藏级石材;追求性价比的客户,普通青石搭配巧妙设计,同样能营造出“一步一景”的惊喜。
在获客策略上,唐川惠堪称“多线作战”高手。她在水头市场核心地段打造了3个沉浸式园林展厅,假山流水、石径通幽,客户踏入便能直观感受石材的魅力;11亩的工厂被改造成“桃花源”,生产区与景观区融为一体,客户既能考察加工实力,又能汲取设计灵感;20多名业务员化身“线上达人”,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石材知识、施工案例,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百万。
无独有偶,悦华石材总经理蔡春晓也在探索差异化之路。他租下水头江崎村一座农家院子,亲手将其改造成“石材美学空间”:青石板铺就小径,石材花架上藤蔓缠绕,造型别致的石灯在暮色中点亮。
“这里不仅是展示厅,更是生活场景的缩影。客户喜欢哪个角落,我们就能原样复刻到他们家里,连花草树木都一并‘打包’。”蔡春晓指着院中一处石制茶台说,这种“场景化营销”成效显著,不少客户看了院子后,直接下单定制整套园林方案。
从卖石头到造园林,水头石企正以创新服务打破行业边界。当一块块冰冷的石材被赋予设计灵感与生活温度,它们不仅装点了第四代住宅的空中花园,更开辟出一条产值超亿元的全新赛道。
聚力同行构建产业新闭环
然而,要想在这条赛道上走得更远,水头石企仍需要克服在服务上的短板。
目前,水头超八成石企仍以材料批发为主,能提供设计、施工、售后一体化服务的企业不足10%。“很多甲方宁愿舍近求远,选择外地团队,就是因为担心本地企业服务链条不完整。”唐川惠对此深感惋惜。她呼吁更多同行延伸服务能力,“只有形成产业闭环,才能让水头石企真正成为第四代住宅造园市场的‘主力军’。”
在闽南第一建材市场扎根十几年的梁沉香,对行业的业态更迭有着深刻的感触。回忆起创业初期,正逢房地产行业狂飙式发展,石材生意甚至容易到“躺着就能赚钱”——专业客户和批发商蜂拥而至,大家比拼的只有价格和供货速度,谁能更快更便宜地配齐材料,谁就能抢占市场。“那时候哪需要什么设计服务?客户自己带着图纸来,拉完货就走。”梁沉香回忆。
然而,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让梁沉香的账本发生了巨大变化:专业客户数量锐减,批发商的订单量也一缩再缩。站在堆满库存的仓库里,她意识到:必须主动出击,抓住陌生客户和终端消费者的心。“现在的买家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她指着手机里的直播画面说,“他们要的不是一块冰冷的石头,而是能直接搬进家里的‘诗和远方’。”
如今,她开始尝试把石材与绿植、水景搭配成一个个微型园林,甚至亲自上阵直播。镜头前,她不再只是介绍石材规格,而是化身“造园顾问”,分享如何用普通青石搭配蕨类植物打造禅意角落,或是用异形石材构建现代艺术景观。
“刚开始对着镜头说话,手心全是汗,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但不到两个月,直播间真的有人下单定制!”梁沉香坦言,曾经对短视频、直播嗤之以鼻的她,如今成了行业转型的积极推动者,还常常拉着同行分享经验:“再不改变,我们就真的要被市场淘汰了!”
在这场从“卖材料”到“卖服务”的转型浪潮中,水头石企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他们正在用行动证明:只有打破固有思维,拥抱全链条服务,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破局重生,让水头石材真正成为第四代住宅造园市场的金字招牌。(记者 蔡静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