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三 一个旧水电站焕发新活力
在建宁县黄埠乡,贫困学生上学可获资助,贫困村每年能拿固定村财。这样的好事,是怎么做到的?
黄埠乡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之一,全乡有4个贫困村、5个空壳村,其中贤河、罗源村既是贫困村又是空壳村。
这么多贫困(空壳)村,如何脱贫?
经过努力,黄埠乡找到了答案——资产资源入股扶贫。“村财要增收,还得从实际出发。”乡党委书记胡宽华说,首先要盘活乡属资产资源,目前乡里的桃路际电站容量较小,需要技改才能扩容增效。
经测算,电站改造完成后,年发电量从226万kw.h增加到310万kw.h,年毛利润从49.7万元增加到93万元,可实现年纯收益83万元,年增效益43.3万元。
贫困村没有资金,如何入股?
胡宽华说,这得统筹专项资金入股。将中央用于7个贫困村、空壳村的财政扶贫基金100万元以及教育扶贫基金50万元入股投入电站技改扩容项目,乡政府每年从电站纯收益中提取30%分红给贫困村、空壳村,每个村每年可分得3至4万元红利。此外,各村所分的红利中40%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民生事业方面,60%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等方面。这么多的扶贫资金入股,如何确保资金安全?针对量化折股项目,县、乡纪委跟踪核实着每笔资金的“下落”。
去年底,黄埠乡7个村获得量化折股分红,其中大余、封头、陈余、友兰、山下等村各得分红1.5万元;贤河、罗元两个村各得分红2万元。“多亏了量化折股分红的2万元,村里的水渠才能及时修建。”贤河村支书谢文贵指着修建好的水渠说,去年连续暴雨,将陂下小组的水渠冲毁,有了分红的钱,解决了大问题。
如今,“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试点已扩展到建宁县均口镇、里心镇、溪口镇、黄埠乡,通过“量化折股”,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村、贫困户的三方共赢。
不久前,建宁县量化折股精准扶贫典型经验课题获得“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
“量化折股,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进京交流时介绍说,县里采用量化折股扶贫工作方法,全县整合各类资金1300万元,先将其投入当地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再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给贫困户和贫困村,最后贫困户和贫困村按照固定利润分红,实行滚动管理。该做法自2016年推行以来,全县已有14个贫困村、486户贫困户受益,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贫困村集体收入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陈晓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