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发布通知要求,继1角、5角券硬币化之后,山东在青岛、枣庄、济宁、临沂、日照5个城市进行“1元券硬币化工程”试点,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1元券纸币,转由硬币替代,1元纸币将逐步退出流通市场。(3月13日《新京报》)
“1元纸币退出市场”并非是全国性的,到如今央行还不知情。面对记者的采访,央行的说法是:可能是地方性规定。在我看来,央行的毫不知情是不妥的,货币形式、制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个地方真的有这么大的决策权?最起码,即使有决策权,也应该知会央行一声。
“1元纸币退出市场”或许是善意的,就是要改变大家的使用习惯。但是,这也是有问题的。1元纸币和1元硬币,都是法律批准制造的,都符合法律规定。使用1元硬币还是使用1元纸币,这是市民的自由。这个自由应该得到保障。人们的习惯不同,有的喜欢携带1元纸币,有的喜欢携带1元硬币,地方银行擅自让1元纸币退出市场,则打破了这种秩序。比如有的市民就是不喜欢1元硬币,感到放在口袋里“叮叮作响”、“哗哗啦啦”,你有什么权力只让他们喜欢硬币?
为何决定让1元纸币退出市场?山东当地的说法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1元纸币具有无法被点钞机具识别、使用频繁导致污损的缺点;其二,一元纸币由于不易存放、粘连霉变等问题,在流通中并不受欢迎。
这些理由看着确实很有道理。不过,没有了1元纸币,1元硬币就没有假冒的吗?事实并非如此,从全国性报道来看,在很多投币的地方,出现过众多的假硬币。1元纸币不好辨别真假,1元硬币也难以辨别真假。至于说1元纸币不好保存,容易霉变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何止是1元纸币,50元的、100元的何尝不是同样?说市民不喜欢1元纸币就更说不过去了。宁夏的《新消息报》报道过一则消息,说是市民讨厌1元硬币,甚至很多商家拒收1元硬币,这又作何解释?难道使用习惯会因为地域而不同?
是不是使用1元纸币还是1元硬币,选择权在百姓手里,有关部门不能为老百姓做主。当然,这种考虑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只不过这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我们来看看丹麦的做法,丹麦政府认为纸币太累赘了,还容易传播细菌,就开展了“提倡使用电子货币交易”的活动,未来他们将成为全球首个无现金国家。这就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其实,解决假币泛滥、容易霉变、破损多发的方式很简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交易形式,是如何提高电子交易、网络支付的接受度,实现“交易处处可刷卡”,实现“1元交易也能刷卡”,比让1元纸币退出市场更能解决问题。(长江网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