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是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感受文化脉络的窗口。湄洲岛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民宿产业优先发展,持续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强化联动,实现民宿增量、存量、总量、质量“四量”突破。民宿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留下来”的理由。
图为环岛路特色民宿林立,集群发展。
湄洲岛特色民宿成为游客体验当地乡土风情的窗口。
跨年祈福、晨拜妈祖……元旦假期期间,湄洲岛迎来游客小高潮,旅游市场火爆,民宿更是一“宿”难求。
如何打好海岛“民宿牌”,助推文旅经济发展,是湄洲岛持续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按照《莆田市促进民宿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要求,践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理念,依托妈祖文化、滨海旅游等优势,积极发展民宿接待,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湄洲人家”为代表的民宿新业态已成为湄洲岛打响文旅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湄洲岛共有民宿323家,3115个房间,5321个床位,占比全市81.77%,创历史新高。
党建引领“宿”造未来
“党支部不仅为我们提供经营思路,还在民宿改造升级上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位于湄洲岛东环路旁的阅海楼是一家经营了近10年“老民宿”,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与周边新兴的民宿相比,硬件设施、装修风格等短板明显。民宿想升级,资金却是难题。经营者许玉珠说,得知情况后,当地政府牵线搭桥,量身定制了民宿行业信贷产品,为她的民宿改造升级解决了资金上的后顾之忧。
这是湄洲岛深化运用“党建+民宿”模式,推动民宿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湄洲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党员干部在一线走访中了解到“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岛上民宿经营者最盼解决的问题之一,随即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开发农商行“福海·民宿贷”等扶持性金融产品。去年11月,莆田农商银行向湄洲岛旅游协会首批授信2亿元“福海·民宿贷”信贷额度,为民宿发展插上“金融翅膀”。同时,组织宣讲队针对民宿行业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赋能民宿产业提档升级。
“党委和政府是民宿产业繁荣发展的最强大推动力,发挥了全域统筹、政策引领、要素保障的关键作用。”湄洲岛民宿办负责人胡庆松说,湄洲岛成立旅游民宿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党政双组长运行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旅游民宿发展与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持续促进湄洲岛旅游民宿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发挥民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评选出“党员示范店”,带动群众打造特色品牌。
据介绍,在党员致富带头人和行业示范户的带动引领下,全岛民宿行业以妈祖文化和滨海特色为支撑点,形成了以红色主题、海洋主题、文艺主题等一大批颇具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民宿品牌。
2023年,湄洲岛还成立湄洲岛民宿行业工会联合会,进一步加强民宿行业自律管理,推动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已评选出7家五星级民宿、55家四星级民宿、124家三星级民宿并实现常态化管理。
湄洲岛的民宿产业正朝着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持续转型升级、提档升级。
优化文旅营商环境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湄洲岛民宿发展元年,岛上新开的民宿如雨后春笋冒出。这得益于湄洲岛创新突破,持续加大“放管服”工作力度。“保姆式”的服务激发了民宿经营者的创业热情。
针对在民宿发展中存在的“公示慢”和“审批难”等问题,湄洲岛大力推行“一个专班受理、一套流程审核、一个领导小组审批”和“属地负责、分级管理、行业自律、评星评级、行政监管”的集民宿审批与综合管理的全新管理模式,并创新“两个库”,即组建29家民宿规划设计单位专家库,1家房屋可靠性鉴定单位和1家消防评查机构名录库,通过受理一批、指导一批、审批一批等分类别、分批次处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民宿申报及审批效率。
数据最能直观体现成效:湄洲岛2023年审批的民宿数量是2022年的7倍多,新增民宿107家、房间956个、床位1625个,总投资1.2亿元,平均每家民宿投资112万元;民宿总的营业额约3亿元,同比增长67.5%;全年入住率约61%,同比增长50.8%,均创历史纪录。
安全是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日前,湄洲岛管委会主任林锋带队对高朱村、宫下村待审批改造民宿进行安全检查指导,现场对等待审批民宿改造中的安全结构、抗震等级进行宣传和指导。该区民宿办积极履行牵头职能,联动湄洲镇、住建、城管、生态资源、公安、消防救援大队等职能部门,通过实地检测、查阅台账等方式,聚焦民宿房屋建筑、场所消防、饮食卫生、建筑垃圾、用电用气等方面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压实民宿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发现、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切实筑牢安全防线。
“开展房屋安全鉴定专项整治行动,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并委托有资质的鉴定单位进行安全鉴定,经安全鉴定合格后方可予以审批。”胡庆松介绍,截至目前,共受理民宿申请403家。其中,已审批开业107家,正在提升改造8家,正在审核的296家,为历史最高。
不仅如此,湄洲岛还借助“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工作,推进湄洲岛生态管护通道项目建设,既增强海岸陆域带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防灾减灾能力,又串联起岛上各景点,为岛民创造良好的生活休憩空间,也带动湄洲岛旅游慢节奏,让更多的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深耕品质集群发展
观山望海、听潮赏涛,在民宿中体验“慢生活”是许多游客选择来湄洲度假的理由。
元旦假期期间,来自福州的游客林潇一家在湄洲岛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这里的风景很好,慢生活让身心都觉得很放松。民宿管家也十分贴心,服务非常到位。”林潇在离店时,特地向云初小院民宿的民宿管家林雅云道谢。
“想客人之所想,需客人之所需,做好服务的提前量是我们的宗旨。”林雅云说,假期内虽然民宿都是满房,但是仍竭尽全力为每位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每位入住的客人都能免费使用店内的茶室、围炉煮茶、天台等设施,让大家在岛上慢下来、静下来、还想来。
“通过民宿让外地游客宜游,让本地居民宜居宜业。”湄洲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客共享”模式,把民宿作为消费市场激活、发展夜间经济、旅游营销计划和全域旅游精品线路的推介内容,让游客走进岛民生活。
湄洲岛还大力推行“文创产品进民宿”“农特产品进民宿”等有利于丰富民宿内部经营业态的布局,推动民宿由单一的“住宿点”转变为多元业态联动发展的“文旅综合体”。
“这一箱虾米是寄给湖南游客的,他们在民宿吃了觉得好,又打电话来回购。”1月3日一大早,海上日出民宿老板朱志忠就张罗着给之前来民宿住过的游客寄一些土特产。他说,民宿在早餐显眼位置都提供妈祖糕免费食用,还提供虾米、小鱼干等本地农特产品供游客品尝,有许多游客在品尝后觉得不错纷纷向他购买,还有不少游客在回家之后向他打电话订购。
去年,湄洲岛迎来旅游热潮,并成功举办多场高质量体育赛事活动,创下单日接待游客4.65万人次的新纪录。岛上“户户有特色、处处见匠心、时时能体验”的民宿产品体系,正把游客流量转化为住下来的“留量”和想再来的“存量”。
步入新的一年,《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者权益保护实施意见》出台,对旅游民宿等进一步规范细化,提升旅游法治化水平。湄洲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湄洲岛将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探索民宿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湄洲人家”民宿品牌,积极探索“民宿+”产品,不断推进民宿高质量集群发展,做强做优文旅经济,走出一条资源盘活、岛民就业、经济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媒体记者蔡蕊蔡昊通讯员许双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