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整治到观念革新,从产业转型到民生改善,近年来,平潭东澳村以乡村振兴为抓手,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俯瞰东澳村。融媒体记者 江信恒 摄
环境蝶变 旧街焕新颜,幸福看得见
夜幕降临,东澳鱻街的屋檐灯带次第亮起,统一改造的房屋格外亮眼,斑驳脱落的墙面被错落有致的文化石与真石漆取代,浓郁的渔村韵味扑面而来;曾经坑洼难行、雨天泥泞的土路,变身平整光洁的沥青路,街区旧貌焕新颜,满是惬意生活气息。村民俞小妹看到变化,主动从城里搬回村里。“房子、路灯、街道都改得这么漂亮,街上热闹又干净,住在这里很舒心。”俞小妹说。
小朋友在篮球场上打篮球。
人居环境的改善不止于东澳鱻街。近年来,东澳村全方位升级配套设施,提升村民幸福感。3条主干道换上彩色沥青,并增设防腐木护栏和太阳能路灯;20余处闲置地块、街角通过微改造植入渔村元素,变身“一步一景”的口袋公园;彩虹步道、植草砖生态停车场、配备健身器材的多功能体育场相继建成。如今,16个便民设施与3处升级后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连,集议事、娱乐、学习、健身功能于一体,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以前出门怕下雨,路又烂又脏;现在彩色沥青路既美观又安全。体育场就在家门口,我们跳舞、带娃都方便。”村民凌冬玉笑着说。
文旅赋能 家门口创业,捧稳致富碗
近年来,68海里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成为热门打卡点,每到旅游旺季,景区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景区的火爆为东澳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东澳村顺势而为,成立平潭六八小镇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探索“村集体+企业+村民”的合作模式,将村民紧密嵌入旅游产业链:有人开起渔家特色民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渔村生活;有人经营海鲜餐馆,端出地道的渔家风味;还有人摆摊售卖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在家门口圆了创业梦。
文旅产业的红火,让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每年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在景区门口卖冰棒和烤肠,不用外出打工,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民陈女士的话语朴实真挚。
如今,旅游兴村已成为全村共识,越来越多村民投身文旅行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观念革新 护海成共识,守住幸福源
在共享文旅发展红利的过程中,东澳村村民的发展理念也悄然发生变革——从过去“靠海吃海”的传统生存模式,转向“养海护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村民们渐渐明白,这片海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唯有守护好生态底色,才能让好日子细水长流。
东澳村志愿者清理沙滩上的垃圾。
村民们主动加入志愿队伍,常态化参与近海养殖清退、人居环境维护、公益海上救援等行动,用双手守护家园;村民还化身经营秩序监督员,主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助力打造诚信消费环境。“以前我们靠海吃饭,现在旅游带动了经济,我们更要保护好这片海。大家一起捡垃圾、护海洋,才能让旅游一直火下去,日子也才能更有奔头。”村民林炎娇说。
“我们将持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68海里景区周边规划建设停车场,同时以下网澳观景步道为起点修建环梦山生态廊道,沿线同步配套游客休息服务区、悬崖吧台观景点等设施,通过打造新一轮网红打卡点,进一步优化旅游体验,助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东澳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杨碧霞说。(作者:林璟 见习记者 高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