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实验区市场监管局获悉,平潭两起家庭地址被盗用于注册公司案件已于近日办结,两个涉事公司被分别处以50000元行政处罚。
事情还要从5月说起。“我的家庭住址被盗用,用于注册营业执照,已经快两年了,我根本没注册过公司,也不认识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5月7日,市民小刘发现自家房屋地址被注册公司后,马上到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举报。
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执法人员查询到,小刘的住所地址被一家海运公司注册了,法定代表人是高某花。很明显,小刘的住房信息被盗了。
当日,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展开核查。经查,2018年12月7日,高某(委托人)委托某中介公司帮忙办理自己公司的住所变更登记手续,将公司住所由“实验区金井片区台湾创业园”变更为“平潭县平原镇梧凤村X号”。但梧凤村X号房屋所有权人小刘及其家人均表示,从未将房屋出租或出借给任何单位、个人,也不认识高某及其公司员工。
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魏嘉真介绍,经询问,高某承认在取得公司变更登记前,并未向小刘租赁或借用该场所作为公司经营场所,实际办公地点位于西航路,而不在梧凤村。
就在5月8日,实验区市场监管局稽查支队再次接到投诉,市民林某称自己的房屋住址被某燃料油贸易有限公司盗用,用于注册公司。经查,今年4月,该燃料油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游某委托中介公司办理住址变更登记,所更换的地址同样未经房屋所有权人的同意。
“这两起案件的当事人都涉嫌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公司变更登记,违反我国相关规定,应予以行政处罚。鉴于他们所提交的虚假材料未涉及股东登记、股权登记或前置许可经营项目,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我们对两家公司当事人分别处以50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及时提供真实材料,到公司登记机关变更地址。”魏嘉真说。
在此,实验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提醒,各公司应引以为戒,切勿图一时之便,提供不真实材料进行登记,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广大市民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谨防被不法分子盗用。(林小玉 见习记者 薛文倩)